基于DNDC模型的甘南高寒草甸土壤总氮模拟研究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数量生物学研究中心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本研究基于参数本地化后的DNDC模型对1993~2022年甘南州高寒草甸土壤总氮进行模拟,探究该地区近30年土壤总氮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克里金差值法分析土壤总氮的空间动态分布,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土壤总氮与不同土层、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甘南州高寒草甸土壤总氮密度30年来波动较大,2005年之前呈波动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最大值92410.05 kg/ha,之后呈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其中玛曲的总氮密度最高,其次是夏河和碌曲,最低的是迭部和舟曲。土壤总氮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0~10 cm土层总氮密度呈增加趋势,由4823.14 kg/ha增加到5093.29 kg/ha,10~20 cm和20~30 cm土层总氮密度均有所减少,10~20 cm土层总氮密度由3874.14 kg/ha减少到3699.41 kg/ha,20~30 cm土层总氮密度由2845.59 kg/ha减少到2725.41 kg/ha。单因素方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总氮密度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各研究站点之间的年均温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温度越高,土壤总氮越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总氮密度与不同土层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饱和导水率和表层土壤SOC含量与土壤总氮呈显著正相关,平均温度、土壤含水量和黏土比例与土壤总氮呈负相关。该研究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及土壤总氮的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甘南地区草地管理和放牧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2-05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3-05
  • 录用日期:2024-03-05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