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为了揭示土壤碳氮密度和酶活性对苜蓿种植年限的影响。【方法】对河西灌区不同生长年限(2、3、4、5、6和7年)及不同土层(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80~100 cm)土壤碳氮密度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并设撂荒地为对照,探究种植年限和土层深度对土壤碳氮密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土壤容重随种植年限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受机械压实影响土壤容重大于撂荒地,土壤紧实;(2)土壤有机碳、碳密度、全氮、氮密度和蔗糖酶活性都表现出表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的垂直分布规律(P<0.05),各年限土壤有机碳、碳密度、全氮、氮密度和酶活性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变化差异较深层大;(2)土壤有机碳、碳密度、全氮、氮密度和酶活性随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有机碳、碳密度、全氮、氮密度和蔗糖酶活性在第3年最高,分别较撂荒地提高2.01、2.28、2.03、0.67和0.80倍;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第6年最高,较撂荒地提高0.69倍;脲酶活性在第6年最高,较撂荒地提高0.22倍。【结论】苜蓿地在种植到第6年就开始老化,因此,种植5年效果最佳,同时要对苜蓿地补施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