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1.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The soil carbon, n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tent, and their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Longzhong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了解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对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陇中黄土高原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本文研究了该地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沙棘林地、苜蓿草地、撂荒裸地和小麦地土壤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会显著影响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和pH(P<0.05),其中,沙棘林地土壤容重最高,小麦地土壤孔隙度和pH最高但土壤含水量最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变化具体表现为苜蓿草地>沙棘林地>撂荒裸地>小麦地,土壤TN含量表现为苜蓿草地>沙棘林地>小麦地>撂荒裸地,土壤TP含量则表现为小麦地>沙棘林地>苜蓿草地>撂荒裸地。在全生长期下,沙棘林地土壤C:N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21.93%~33.70%,且存在差异显著(P<0.05);而土壤C:P及土壤N:P均表现为苜蓿草地最高,具体表现为苜蓿草地>沙棘林地>撂荒裸地>小麦地;与撂荒裸地相比,苜蓿草地土壤C:P和N:P分别提高42.21%和42.83%。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SOC和TN与土壤C:P和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而土壤TP与SOC、TN及化学计量特征之间无显著性(P>0.05)。总体来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会改变土壤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但是这些改变是否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仍需要深入研究。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04-10
  • 最后修改日期:2024-05-21
  • 录用日期:2024-05-22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