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环境因子对沙木蓼种子萌发的影响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29] Li H, Li X, Zhang D, et al. Effects of drought stres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and early seedling growth of the endemic desert plant Eremosparton songoricum (Fabaceae). EXCLI Journal, 2013,12:89-101.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究环境因子对沙木蓼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存和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沙木蓼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培养皿纸上萌发法,设置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的双因素两水平的试验处理和不同温度、盐、干旱处理,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进行观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1)沙木蓼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平均发芽时间受光照的影响并不显著,以上三个发芽指标及发芽指数受温度和光照交互作用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均受温度的影响,且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P<0.05)。(2)在暗处理下,随温度的升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发芽时间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发芽进程表现为高温及低温抑制种子的萌发,萌发比较缓慢,初始萌发时间晚。温度在15、20℃时,种子表现出较高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以及较短的发芽时间。(3)随着盐、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盐处理下平均发芽时间整体呈上升趋势,干旱处理下平均发芽时间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在50 mmol·L-1处理和-0.6 MP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这两个处理下平均发芽时间有最小值。【结论】综上,光照不是沙木蓼种子萌发的必要因素,沙木蓼种子在黑暗处理下相较于12 h黑暗/12 h光照具有更高的发芽率。15~20℃是沙木蓼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低浓度盐处理(50 mmol·L-1)和低渗透势处理(-0.2 MPa)促进种子萌发。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相关视频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24-11-27
  • 最后修改日期:2024-12-20
  • 录用日期:2024-12-30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