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高原鼠兔长鸣鸣声分析及行为学观察

      2020(6):1-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1

      摘要 (21) HTML (0) PDF 1.69 M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鸣是雄性高原鼠兔雄性个体特有的鸣声,且与其繁殖有关。研究高原鼠兔长鸣的声学特征及其行为对于理解其繁殖策略有重要意义。2018年3~5月,采用数码录音笔连接指向性话筒与数码摄像机同时记录的方法,在甘南州玛曲县河曲马场录制了7只雄性高原鼠兔的长鸣鸣声及其行为,利用语音分析软件Wavesurfer对所录制的长鸣进行分析,结合其长鸣行为将繁殖期雄性高原鼠兔长鸣分为示警鸣声、求偶鸣声和领域鸣声,并获取了3种鸣声的音节间隔时间、音节持续时间、主频、语谱图。研究发现:(1)雄性高原鼠兔的长鸣具有30种音节型;(2)雄性高原鼠兔的长鸣具有较强的复杂性;(3)领域鸣声和求偶鸣声具有相似的声学特征

    • 晋北赖草草地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2020(6):10-1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2

      摘要 (40) HTML (0) PDF 1.01 M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晋北赖草草地盐碱化斑块演替过程中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法研究不同斑块土壤的理化特征,探究斑块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旨在为草地植被恢复与盐碱化草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碱斑→碱蒿斑块→芦苇斑块→碱茅斑块→虎尾草斑块→赖草斑块的演替变化,土壤容重从2.20 g/cm3降低到1.61 g/cm3、pH从10.85降低到8.82、速效磷含量从2.25 mg/kg降低到1.49 mg/kg,土壤含水量从8.33%上升到18.46%、有机质含量从0.33%上升到1.11%、全氮含量从0.04 mg/kg上升到0.14%、全磷含量从0.02%上升到0.03%、全钾含量从2.31%上升到2.59%、速效氮含量从42.71 mg/kg上升到92.27 mg/kg、速效钾含量从61.36 mg/kg上升到81.78 mg/kg;各土壤理化性质发生相应变化。

    • 放牧强度与季节因子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2020(6):16-2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3

      摘要 (27) HTML (0) PDF 1.24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放牧是人类对草地最主要的干扰活动,放牧强度不同会对草地植物群落产生差异化的影响。而放牧季节的温度、降水等变化,也是影响植物群落年际内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与放牧强度共同影响植物群落组成,但二者的共同作用常常被研究者忽视。为明晰草地植物群落在放牧强度和季节变化耦合作用下的组成动态,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为研究区,设置6个放牧强度样地,以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为基础数据,将季节作为独立因素,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物种累积曲线和RDA排序等方法,分析放牧强度和季节变化下植物群落的组成动态。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和季节对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2)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在不同季节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在不同放牧强度区从返青期到盛草期均显著增高(P<0.05);(3)放牧干扰改变了群落生活型和功能型组成,对一年生植物和杂类草影响最为明显。随放牧强度增加,低矮的莲座型植物增加;随季节变化,丛生型禾本科植物的增长最为显著。最终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在放牧强度和季节变化的共同作用下加剧了物种组成的差异性。

    • 中国西南区野生狗牙根抗寒相关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2020(6):24-3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4

      摘要 (40) HTML (0) PDF 1.91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52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的抗寒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狗牙根的抗寒性状变异丰富,其中半致死温度(LT50)及恢复生长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69%、18.37%;形态性状中茎粗变幅最大,其次是叶长、叶色和株高,变异系数达20.00%以上;相关分析表明,枯黄期、绿期及恢复生长率与叶宽、株高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T50 与叶宽、株高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叶宽与叶长、株高、叶色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群体结构分析表明52份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鉴定到10个与抗寒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标记,其中绿期与标记89显著相关(P<2.71×10-5),恢复生长率与标记12显著相关(P<2.71×10-5),解释率为19.94%~39.29%。该研究结果可早期发现优异种质,缩小筛选范围,降低筛选成本和工作量,加快狗牙根育种进程。

    • 贮藏方式和时间对紫花苜蓿干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2020(6):33-3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5

      摘要 (44) HTML (0) PDF 1.09 M (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对苜蓿干草品质的影响,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收获的第1茬紫花苜蓿草捆为材料,分别用露天贮藏、苫布贮藏和储草棚贮藏3种方式,研究贮藏0、30、60、90、150、210、270和360 d时苜蓿干草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苜蓿干草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增加,相对饲喂价值(RFV)则明显降低,苜蓿干草品质下降。3种贮藏方式中,露天贮藏下的干草营养物质损失最大,贮藏360 d蛋白质损失率是储草棚贮藏的1倍左右,粗灰分增加了17%,ADF和NDF分别增加了34.40%和27.70%,RFV下降了33.15%,干草品质最差。在甘肃河西地区,苜蓿干草捆最好在储草棚贮藏,时间控制在5个月内,以保证品质。

    • 基于高光谱的祁连山东段灌丛生物量估测模型构建

      2020(6):39-4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6

      摘要 (47) HTML (0) PDF 1.14 M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的优势灌丛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为研究对象,依据野外实地采集的植物高光谱数据和生物量数据,选取特征波段构建高光谱植被指数,利用单因素回归法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NDVI、RVI、DVI、GNDVI、PRI)与生物量的4种估测模型(线性、指数、对数、多项式),并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灌丛生物量与NDVI和GNDVI的相关性较高(R2>0.8),多项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线性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利用GNDVI构建的高寒灌丛生物量的多项式拟合估测模型模拟精度最高,拟合效果最好,复相关系数R2=0.884 9,为最优模型。构建高寒灌丛生物量估测模型,对准确估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的生物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可为青藏高原其他植物生物量的估测以及青藏高原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 CO2浓度和种群密度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2020(6):46-5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7

      摘要 (24) HTML (0) PDF 1.11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红、绿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在不同CO2浓度和初始种群密度下的差异,以紫花苜蓿为寄主植物,在二氧化碳气候箱中设置高浓度(750 μL/L)和低浓度(380 μL/L)两个CO2浓度梯度,饲养不同初始密度的豌豆蚜,观察记录其产蚜前历期、产蚜期、产蚜量和寿命等。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两种色型豌豆蚜的产蚜期均延长,初始密度为32头/皿时,在低浓度和高浓度CO2下红色型豌豆蚜的产蚜期分别达到20.53和27.63 d,绿色型豌豆蚜分别为22.00和29.38 d;产蚜量下降,繁殖力显著降低,初始密度为32头/皿时,在低浓度和高浓度CO2下红色型豌豆蚜的产蚜量分别为7.75和8.51头,绿色型豌豆蚜分别为6.46和8.76头。CO2浓度上升对两种色型豌豆蚜产蚜前历期无明显影响,但对其产蚜期、寿命和平均产蚜量有显著影响,高浓度CO2能显著抑制两种色型豌豆蚜的繁殖力。

    • 科尔沁沙地少花蒺藜草不同生育时期生理适应性的研究

      2020(6):52-57,6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8

      摘要 (37) HTML (0) PDF 1.65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生育时期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在科尔沁沙地的生理适应特性,采用随机取样法在自然条件下采集各生育时期少花蒺藜草茎叶及根,测定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各生育时期少花蒺藜草生理指标含量明显不同,与其他生育期相比,苗期植株的相对电导率(REC)、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及酶活性都达到最大;分蘖期,植株的REC、SP、Pro、CAT及POD的含量和酶活性较苗期呈下降趋势,Pro含量最低,为0.039 mg/g,REC达到最大,为241.32 U/(g·h);开花期,植株的SP含量、POD活性最小,分别为3.57 mg/g、2 145 U/mg,SOD活性达到最大,为394.31 U/g;可溶性糖(SS)和丙二醛(MDA)含量在全生育时期变化不明显。

    • 施氮对西北荒漠灌区紫花苜蓿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20(6):58-6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09

      摘要 (29) HTML (0) PDF 1.17 M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为材料,设5个氮水平(0、51.75、103.5、155.25、207 kg/hm2),通过2年(2016年、2017年)田间试验,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对紫花苜蓿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含量等土壤的养分、pH值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提高紫花苜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当施氮量为51.75、103.5 kg/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最高,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15.7 g/kg、17.89 g/kg和41.8 mg/kg、65.2 mg/kg,同时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最多。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及pH值均与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成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真菌和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H值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当施氮量为51.75、103.5 kg/hm2时,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

    • 不同预处理对红豆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0(6):65-7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0

      摘要 (40) HTML (0) PDF 1.03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减轻红豆草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霉,提高种子发芽率,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剥皮+晒种、晒种、剥皮、烫种+剥皮、烫种)对红豆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剥皮+晒种、剥皮和剥皮+烫种处理均提高红豆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显著抑制种子发霉,以剥皮和烫种处理效果最佳。烫种、剥皮和剥皮+晒种处理可显著提高红豆草幼苗株高,根长较对照差异不显著,晒种处理对地上生物量有增加效应,剥皮+晒种处理可增加地下生物量,但两种处理较对照均差异不显著。剥皮+晒种处理可显著提高根系平均直径,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综合而言,剥皮+晒种处理对红豆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均最好。

    • 铝胁迫对紫花苜蓿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2020(6):71-7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1

      摘要 (19) HTML (0) PDF 962.69 K (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德钦和游客在不同浓度Al3+(0,50,100,200,500 mol/L)胁迫下的根长、株高、生物量、根系活力、SOD、POD活性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的根部经苏木精染色后,供试紫花苜蓿根部的颜色随Al3+浓度上升而加深。不同浓度Al3+均明显抑制了紫花苜蓿品种根和株高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紫花苜蓿根长、株高、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随Al3+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在较低浓度的Al3+处理下(≤200 mol/L)游客苜蓿根长的抑制率小于德钦苜蓿,而当Al3+胁迫达到较高浓度时(500 mol/L),游客苜蓿根长受抑制率大于德钦苜蓿。随着Al3+浓度的增加,两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根系活力、POD、SOD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增加。在酸性土壤条件下,紫花苜蓿地方品种德钦对高铝浓度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游客在低铝浓度下表现出较强适应性。

    • 青海省甘德县燕麦+毛苕子+豌豆混播比例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

      2020(6):76-8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2

      摘要 (26) HTML (0) PDF 1.15 M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青海省三江源区燕麦、毛苕子和豌豆混播的最佳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毛苕子和豌豆不同混播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5个混播比例中,燕麦70%+毛苕子10%+豌豆20%处理下的燕麦、毛苕子、豌豆的株高及单株产量均最高,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13.6%和54.8%。燕麦70%+毛苕子10%+豌豆20%下的混合牧草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5 793 kg/hm2和5.54%,显著高于燕麦单播、燕麦70%+豌豆30%、燕麦70%+毛苕子30%处理(P<0.05),较燕麦单播分别提高56.8%和57.4%。燕麦70%+毛苕子10%+豌豆20%下的混合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53.06%和32.2%,较燕麦单播分别降低7.7%和10.5%。利用混合草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青海省甘德县最佳混播比例为燕麦70%+毛苕子10%+豌豆20%。

    • 苜蓿品种抗寒性与秋眠级的相关性研究

      2020(6):84-88,9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3

      摘要 (94) HTML (0) PDF 1.65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6个低秋眠级的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通过低温胁迫研究各品种的抗寒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对苜蓿抗寒性做出综合评价,应用线性回归法对苜蓿抗寒性与秋眠级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探明苜蓿抗寒性与秋眠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6个不同来源的苜蓿品种,龙牧801与龙牧806相比其他苜蓿品种抗寒性最佳,甘农2号的抗寒性次之,而巨能551的抗寒性最差;苜蓿抗寒性与其秋眠级指数显著负相关(R2=0.92),秋眠级指数越低,苜蓿的抗寒能力越强,因此在引种与生产中利用秋眠特性对苜蓿抗寒性进行预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苦参碱对二斑叶螨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2020(6):89-9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4

      摘要 (21) HTML (0) PDF 1.02 M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亚致死剂量苦参碱对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比活力的影响,以解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对苦参碱的抗性,为苦参碱的科学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玻片浸渍法,分别用苦参碱的亚致死剂量LC10(0.021 mg/L)和LC30(0.385 mg/L)处理二斑叶螨雌成螨,处理3、6、12、24、48 h后测定分析其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羧酸酯酶(CarE) 以及多功能氧化酶(MFO)的酶比活力。结果发现:LC10和LC30处理后,与对照相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斑叶螨雌成螨体内CarE、GSTs和MFO的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升高。LC30处理组CarE、MFO (除3 h外) 比活力均高于LC10处理组,在12~24 h比活力最大;GSTs比活力在3、6和12 h的3个时间点LC10处理组高于LC30处理组,且差异显著(P<0.05),在24 h后达最大。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CarE、MFO比活力增大,而GSTs比活力无明显变化。

    • 低磷胁迫对红豆草新品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0(6):95-10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5

      摘要 (25) HTML (0) PDF 1.04 M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红豆草新品系P1,P2,P3为材料,甘肃红豆草(CK1)、蒙农红豆草(CK2)为对照,研究不同供磷水平(0.01、0.30、0.60和1.00 mmol/L KH2PO4)对红豆草生长、根系形态和叶、根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红豆草适应低磷胁迫的机制。结果表明,低磷胁迫(0.01、0.30、0.60 mmol/L KH2PO4)显著降低了红豆草的株高、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和根尖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糖、根系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叶片脯氨酸和MDA含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及根系脯氨酸含量均随磷梯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且整个胁迫期间,红豆草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和MDA含量均大于根系,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恰好相反。经隶属函数法分析得出红豆草新品系P2更耐低磷胁迫并优于2个对照,新品系P1和P3优于蒙农红豆草。

    •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12份新疆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萌发期抗旱性评价

      2020(6):102-107,11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6

      摘要 (43) HTML (0) PDF 1.55 M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5%聚乙二醇(PEG-6000) 模拟干旱胁迫,对采自新疆天山北坡不同区域的12份野生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并以各个指标的相对值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无芒雀麦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 PEG胁迫降低了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抑制胚芽和胚根的生长。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强的种质为B10、B11和B12,B01、B02、B04、B05、B06、B07、B08和B09抗旱性中等,B03抗旱性弱。

    • 两种防霉剂添加对高寒地区燕麦干草品质的影响

      2020(6):108-11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7

      摘要 (20) HTML (0) PDF 1.02 M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军马二场种植的燕麦干草为试验材料,在燕麦干草低含水量15 %~17 %(A1)和高含水量28 %~30 %(A2)条件下,分别添加0 %(B1)、0.2 %(B2)、0.4 %(B3)的丙酸钙,以及0 %(C1)、0.05 %(C2)、0.1 %(C3)的苯甲酸钠,打捆并码放在储草棚内贮藏。测定贮藏0、30、60、90、120、150、180 d燕麦干草的含水量和营养指标。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延长,燕麦干草的含水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EF)和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均下降。贮藏180 d,CP含量平均下降21.99 %,EE由刚打捆时的3.17 %-3.39 %下降至180 d的1.47 %-2.45 %;A2C2的含水量最高,为15.19%, A2C3的CP含量最高,为8.13%,A1B3的EE含量最高,为2.4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粗灰分,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A1C1的粗灰分含量最高,A2B1的NDF含量最高。添加两种防霉剂能显著降低燕麦干草的营养损失,贮藏时间越长防霉剂效果越明显。燕麦干草在含水量28%~30%条件下添加0.4 %的丙酸钙或者0.1 %的苯甲酸钠再打捆,能显著改善燕麦干草品质。

    • 8个饲用燕麦品种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2020(6):118-12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0.06.018

      摘要 (23) HTML (0) PDF 1.09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饲用燕麦品种间的耐盐性强弱,以8个饲用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为对照(CK)、设25、50及75 mmol/L碳酸氢钠( NaHCO3)盐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燕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鉴定指标相对值作为耐盐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供试燕麦品种耐盐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加权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燕麦品种的耐盐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供试品种的发芽率、种子活力都存在下降趋势,其中不同燕麦品种在50 mmol/L盐胁迫下相对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25 mmol/L浓度下相对活力指数均显著低于CK (P<0.05) 。利用主成分分析将 6 项评价指标转换为2 个综合指标( Z1、Z2),构建出不同燕麦品种萌发期耐盐性评价体系。在 Z1、Z2权重的基础上,结合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出供试材料种子萌发期耐盐性强弱为甜燕 1 号> 牧德乐>贝勒> 燕王> 莫妮卡>枪手>骏马>梦龙。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