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1
摘要:以黄河源区4类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和pH 值表现均为高寒草原>人工草地>高寒草甸> 沼泽草甸;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碳、氨氮、全氮含量均表现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人工草地>高寒草原;土壤硝氮含量表现为人工草地>沼泽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表现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人工草地>高寒草原;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高寒草原 >高寒草甸>沼泽草甸;2)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碳、氨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犘<0.01),土壤全碳含量与氨氮、全氮、速效磷、全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犘<0.01),土壤碳氮磷元素呈强相关关系,三者之间高度耦合;3)在0~10、10~20以及0~20cm土层,土壤质量高低排序均为沼泽草甸>高寒草甸>人工草地>高寒草原,各草地0~10cm土层土壤质量均高于10~20 和0~20cm土层,0~20cm土层土壤质量高于10~20cm土层。
2022(1):13-2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2
摘要:为阐明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在东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分土层(0~2、2~5、5~10、10~20和20~30 cm)比较了BSCs覆盖区和草本(Herbaceous,Herbs)植物覆盖区的土壤特性(含水率、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表明:与Herbs覆盖区相比,1)BSCs可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最高可分别提高9.83%、55.8%、23.36%、39.29%、18.64%和5.43%;2)BSCs使0~2、5~20 cm土层蔗糖酶活性升高,降低0~20 cm土层脲酶活性,且显著增加2~5 cm土层的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3)BSCs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和0~5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4)结构方程模型表明,BSCs对土壤特性的影响大于Herbs,Herbs仅对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影响显著,而BSCs对参试指标均为显著的正效影响(P<0.01),尤其是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BSCs具有改善高寒草甸土壤环境质量的生态功能,对高寒草甸生境的恢复与改善有促进作用。
2022(1):21-2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3
摘要:为了解5种多年生禾草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分别以0,-0.05,-0.15,-0.30,-0.49 MPa PEG-6000溶液作渗透介质,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同德老芒麦、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5种禾草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根长和干重等6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溶液渗透势降低,5种禾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苗高和干重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各草种的不同指标响应不一致,未发现高渗透势介质对发芽有促进作用,但一定范围的渗透势对青海冷地早熟禾和青海中华羊茅幼苗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对其他3种禾草幼苗的根则有抑制作用。采用隶属函数法对5种禾草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的结果是同德老芒麦>青海草地早熟禾>短芒披碱草>青海冷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
2022(1):29-3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4
摘要:以不同播种比例(2∶1、5∶2、3∶1、7∶2和4∶1,分别用1,2,3,4,5表示)及播种方式(间行和同行,以A、B表示)下的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和根茎型清水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Qingshui)混播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建植第2年混播草地草产量、相对密度(RD)、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值(RYT)及竞争率(CR)进行研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种间关系的影响,进而确定黄土高原区老芒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最适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结果表明:混播草地的年草产量在豆禾比1∶2同行混播组合下最高。RYT无论第1茬还是第2茬均以 A3组合最高且RYT>1,混播的两种牧草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竞争,存在生态位分离。灰色关联度分析得豆禾比1∶2同行混播下紫花苜蓿的综合种群优势较好;豆禾比1∶4间行混播下老芒麦综合种群优势较好。在黄土高原区紫花苜蓿和老芒麦1∶2同行混播较适宜。
根呷羊批,周俗,杨孔,王钰,杨思维,刘刚,杨廷勇,扎德,王泽光
2022(1):38-4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5
摘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高寒草甸关键物种,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样方法研究了高原鼠兔干扰对川西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土壤含水量和紧实度(P<0.05),而显著增加了多样性指数、表层土壤容重(P<0.05);2)随干扰强度增加,植被盖度、高度和土壤紧实度呈显著下降趋势,而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表层土壤的含水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为375~735个/hm2时达到最高;3)高原鼠兔干扰显著降低了禾本科和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而显著增加了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和重要值(P<0.05),不同干扰强度下,各植被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变化明显,其中,豆科功能群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功能群多样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综上所述,高原鼠兔的干扰显著改变了川西北高原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土壤物理性状,适度的高原鼠兔干扰不仅增加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还改善了土壤条件,而高强度的鼠兔干扰降低了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含水量。
2022(1):49-5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6
摘要:于2020年7-8月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地区测定了放牧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nsuensis)、混牧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34年的灌丛草地的饲草生物量和营养品质,以期为高寒灌丛草地放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马鹿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1 423.78 kg/hm2,灌木总生物量为107 789.72 kg/hm2,而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的饲用草本总生物量为342.63 kg/hm2,灌木的总生物量为176 279.54 kg/hm2;放牧马鹿样地中饲用草本的可溶性糖、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分别为8.12%、36.70%和52.71%,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高46.31%、6.53%和10.98%;杯腺柳(Salix cupularis)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e)叶片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枝条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e)叶片的相对饲喂价值分别为58.96%、51.31%、41.48%和76.94%,均显著高于混牧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但高山绣线菊枝条的粗蛋白、高山绣线菊叶片的中性洗涤纤维、小叶金露梅枝条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以及杯腺柳叶片、小叶金露梅叶片和饲用草本的相对饲喂价值相反;放牧马鹿样地饲用草本的30小时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体外30、48 h干物质的消化率均显著低于牦牛和藏羊样地(P<0.05),分别低12.22%、12.42%和5.20%,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长期放牧马鹿有利于提高草地生产性能。
2022(1):57-6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7
摘要:为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环青海湖地区生长的优良牧草,测定了高原地区生长的4种禾本科本土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指标,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颖草(Roegneria grandiglumis)和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叶茎比和鲜干比较高,适口性更好;同德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 cv.Tongde)的干草产量为最高,大颖草、同德短芒披碱草、同德贫花鹅观草(Roegeria pauciflora cv.Tongde)的草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扁穗冰草的营养价值相对最好;4种供试牧草综合评价表现由高到低为:扁穗冰草>大颖草>同德贫花鹅观草>同德短芒披碱草。
2022(1):62-6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8
摘要:以前期研究筛选出的具有固氮、溶磷、分泌激素和生防特性的6株耐低温植物根际促生菌(G12、I1、Fn1、mF-4、mJ-2、Bn12)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法,设不同菌液用量,T1(1∶0∶0∶0)、T2(0∶1∶0∶0)、T3(3∶5∶1∶1)、T4(4∶4∶1∶1)和T5(CK)共计5个处理,测定不同比例下燕麦生长指标和营养指标,研制对燕麦生长和品质影响最佳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与T5相比,各促生菌组合处理均能促进燕麦生长和提高燕麦品质。燕麦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5.18%~14.15%和27.37%~40.51%;鲜重、干重分别增加了17.20~28.95 g和3.10~5.95 g;粗蛋白、粗脂肪蛋白分别增加了6.42%~29.57%和0.65%~2.06%;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以及相对饲用价值分别增加了1.19%~4.07%、0.17%~4.63%和0.99%~6.17%。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比例菌株制作的菌剂加权关联度:T3(0.171)>T2(0.168)>T4(0.143)>T1(0.137)>T5(0.081)。处理T3(固氮、溶磷、分泌IAA和产铁载体4种特性的促生菌体积比是3∶5∶1∶1)对燕麦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和CK,是后续研制微生物菌肥较为理想的配方。
2022(1):69-7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09
摘要:为了解草地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和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2020年新疆富蕴地区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VOR评价指数并结合草地生物量来探讨三者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富蕴地区神钟山林区和沙库尔布拉克林区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沙库尔布拉克林区和其他林区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喀依尔特林区和沙库尔布拉克林区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2)各林区VOR指数评价中沙库尔布拉克林区处于不健康水平。3)富蕴地区草地物种多样性和VOR指数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表现出典型的单峰关系,主要与草地生产力、物种间共生、竞争有关。
2022(1):75-8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0
摘要:黄帚橐吾是分布在高寒草甸的一种常见毒害草,研究黄帚橐吾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对于探索黄帚橐吾在高寒草地上的扩散机制以及有效防除黄帚橐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年份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进行不同的低温预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和苗长等的变化,探讨低温预处理对黄帚橐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 ℃预处理24 h和-20 ℃预处理2 h,当年采集的黄帚橐吾种子发芽率有明显提高;经过-20 ℃预处理2 h,黄帚橐吾种子发芽指数无明显变化,4 ℃处理24 h后发芽指数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过48、72 h的4 ℃低温预处理后,发芽指数显著低于对照;随着4 ℃ 处理时间的延长,黄帚橐吾根长和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而经过短时间(0.5 h)的-20 ℃ 预处理,储存1年后的黄帚橐吾种子苗长显著高于对照,根长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储存1年的黄帚橐吾种子的萌发活力低于当年采集的种子,但经过低温预处理后二者在发芽指数和苗长上的差距有所减小。因此,低温处理可以改善黄帚橐吾种子经过长期储存而引起的萌发活力降低的现象,但长时间低温处理会对黄帚橐吾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
2022(1):82-8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1
摘要:为明确放牧管理模式对高寒草甸鼢鼠鼠丘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5月,分别采集禁牧、生长季休牧、传统放牧和连续放牧4种长期放牧管理模式下鼠丘土壤种子库,分析其密度、组成、多样性及与植被群落物种之间的相似性。结果发现:放牧显著影响鼢鼠鼠丘土壤种子库特征。与禁牧相比,连续放牧(5月)与生长季休牧(10月)模式下鼠丘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增加(P<0.05);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连续放牧(5月)和生长季休牧(10月)管理模式下最高,禁牧模式下最低。优势度指数在传统放牧模式下最高,禁牧模式下最低,大小顺序为TG>RG>CG>NG。Sorensen相似性分析发现,5月和10月鼠丘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群落物种之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连续放牧管理模式下最大,分别为0.58(5月)和0.57(10月),大小次序为CG>RG>TG>NG(5月)和CG>TG>RG>NG(10月)。放牧会影响鼠丘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而对鼠丘斑块的演替产生影响。
2022(1):90-9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2
摘要:研究了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乔木群落及其林下植被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为该区域的植被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分层样方抽样法调查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乔木群落及林下植被,分析湿地公园植被组成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共调查到21科、38属、51种植物,其中乔木层共4科、6属、13种,灌木层共5科、8属、9种,草本层共14科、24属、29种;以乔木层优势树种对调查林分进行划分和命名,可分为7个植被群系,分别为旱柳群系、线叶柳群系、沙枣群系、小叶杨群系、二白杨群系、新疆杨群系和胡杨群系,每个群系中植被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7个植被群系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整体小于草本层,但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大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综上,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乔木群落及林下植被林分结构比较简单,树种单一,物种多样性较小,林分稳定性较差。
2022(1):96-10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3
摘要:为了探究牧草对少花蒺藜草(Cenchrus pauciflorus)的竞争影响,采用3种优质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与少花蒺藜草混播,测定混播模式下少花蒺藜草不同生长时期根际和非根际土土壤pH、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3种牧草混播均显著提高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在紫花苜蓿与羊草混播,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开花期最高,磷酸酶活性在苗期最高,而与草木樨混播,少花蒺藜草根际土的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全生长期内均有大幅提高,脲酶活性在开花期时显著提高,草木樨更能激发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少花蒺藜草的竞争最为激烈。混播模式激发少花蒺藜草的自我保护机制,明显提高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酶活性,增强其自身的竞争能力,避免竞争胁迫带来的危害。
2022(1):102-11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4
摘要:研究不同覆盖模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扁蓿豆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于定西市安定区进行了为期3年(2017-2019年)的田间试验,以平作处理为对照,设置垄沟覆膜、地膜平覆、垄沟覆秸、平作覆秸和垄沟5种处理,研究了扁蓿豆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扁蓿豆生长第2年、第3年垄沟覆秸和平作覆秸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10 cm土层,垄沟覆膜、地膜平覆、垄沟覆秸、平作覆秸和垄沟处理与平作处理相比,生长第2年、第3年平均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4.4%、22.6%、33.9%、26.4%和3.4%;生长第2年、第3年平均土壤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9.2%、4.9%、108.3%、105.0%和0.9%。总体来说,各处理对扁蓿豆生长第2年和第3年草地0~1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且秸秆覆盖种植的土壤酶活性最高。
2022(1):111-11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5
摘要: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选择甘肃省环县沙化区为研究区域,以立地条件一致、栽植5 a的河北杨(Populus hopeiensis)(PHF)、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CKF)、爬地柏(Sabina procumbens)(SVF)林地为研究对象,设置样地,分别采集0~20、20~40、40~60 cm土层土样,测定植被土层的养分指标,并分析变化规律和差异性。结果表明:(1)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含量“表聚效应”显著,CKF、SVF林地有机碳、全氮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异显著。(2)在0~20 cm土层,CKF和SVF的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PHF;在20~40 cm土层,CKF林地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高于PHF,3种植被类型间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CKF林地>SVF林地>PHF林地,SVF林地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类型。(3)3种植被类型的C/N、N/P均低于我国土壤的平均水平,土壤碳、氮水平较低,在0~40 cm土层,CKF的C/P和N/P显著高于PHF。(4)主成分分析得出3种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表现为SVF>CKF>PHF。爬地柏可作为该区植被恢复的优选树种。
2022(1):119-12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6
摘要:早期抽薹和根腐病严重影响当归的栽培成效,为了探寻航天搭载对当归SP1代成药特性的诱变效应,将当归种子搭载“长征七号”和“神舟十一号”飞船,在太空分别历时22 h和33 d,返回地面后大田有机育苗栽培。结果表明:与对照(CK)种子相比较,神舟33 d和长征22 h处理的当归种子育成SP1种苗移栽后返青率分别显著提高24.0%和14.9%。成药期CK返青株早期抽薹率和死株率高达40.2%和26.8%,33 d和22 h群体的早期抽薹率较CK分别极显著提高29.7%和21.4%,死株率分别显著降低26.8%和16.0%,种苗成药率各处理依次为33 d(26.0%)>22 h(21.4%)>CK(20.8%);33 d和22 h群体株高、株幅和茎粗始终极显著高于CK,单株叶片数与CK相当;当归阿魏酸含量依次为22 h(0.12%)>33 d(0.11%)>CK(0.10 %),浸出物含量依次为33 d(57.90%)>CK(54.10 %)>22 h(51.30%)。说明航天搭载当归种子在诱导有利变异的同时也可诱导不利于生产的变异,但创造了抗逆性强的优异变异群体,奠定了新品种选育的宝贵种质资源,并拓展了新品种选育途径;根病和早期抽薹是造成当归成药率很低的主要原因,迫切需要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和选育改良。
2022(1):127-13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7
摘要:通过入户访问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滇东北广为种植黑麦(Secale cereale)的来源、利用现状、病害发生状况、生产性能、播种方式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麦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云南东北地区,通过长期栽培与选择,已成为高寒山区优良的旱季饲用作物,孕穗期粗蛋白含量达到18.6%,孕穗期前可多次刈割,平均干草产量达6.187 t/hm2,2018年滇东北种植面积超过18 000 hm2,适宜海拔2 000~2 500 m的山区冬春季作粗饲料使用。加强滇东北黑麦推广应用对于缓解云南干季草畜季节矛盾,确保云南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2(1):133-14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8
摘要:通过对常温贮藏(N)、常温真空贮藏(NZ)、零上低温贮藏(C)、真空零上低温贮藏(CZ)、零下低温贮藏(F)及真空零下低温贮藏(FZ)6个月的伊犁绢蒿种子萌发特征、千粒重、含水率、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探讨贮藏方式对伊犁绢蒿种子萌发及种子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筛选最适贮藏方式。结果表明:真空低温贮藏下伊犁绢蒿种子含水率、千粒重均高于非真空常温贮藏,且CZ种子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6.90%~142.27%,FZ、CZ千粒重较NZ、N高22.61%~26.42%(P<0.05);N、NZ胚根长显著高于FZ,FZ、CZ胚芽长、幼苗干重均显著高于NZ、N,而低温真空贮藏下发芽率、出苗率高于常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真空处理高于非真空处理,FZ、CZ较N、C显著增加34.27%~56.18%,而相对电导率低温贮藏显著低于常温贮藏,C、CZ、F、FZ较N、NZ显著降低33.15%~43.56%。综上,伊犁绢蒿种子活力FZ >CZ>NZ >F>C>N,伊犁绢蒿种子最佳贮藏方式为真空零上和零下贮藏。
2022(1):142-14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2.01.019
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一种中强度耐盐碱豆科牧草,在盐碱地种植苜蓿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文阐述了盐碱地苜蓿的适应机制及栽培策略: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保护膜系统,维持代谢平衡;苜蓿通过改变根、茎、叶的组织结构抑制毒害离子进入植物体和提高水分的运输代谢效率;制定适宜的灌排水制度改造盐碱土,以降低土壤含盐量;利用根际有益微生物改善根际微环境,以提高苜蓿的抗逆性;常规育种与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相结合是培育耐盐碱新品种的重要途径。整合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方法,是未来苜蓿耐盐碱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