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甘肃马先蒿入侵对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2023(1):1-1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1

      摘要 (77) HTML (0) PDF 7.28 M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途径,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是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地入侵植物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大面积入侵高寒草原,导致群落建群种发生改变,但有关甘肃马先蒿入侵影响高寒草原群落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以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入侵的甘肃马先蒿所在群落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入侵植物对草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以及养分变化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物种组成(甘肃马先蒿、 本地优势物种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甘肃马先蒿和紫花针茅 1∶1 质量混合)凋落物的可溶性蛋白、 木质素、纤维素和氮磷等养分含量,分析甘肃马先蒿和本地物种凋落物之间的分解速率差异。【结果】 (1)与本地物种相比,甘肃马先蒿具有更高的分解速率;(2)甘肃马先蒿入侵提高了高寒草原凋落物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木质素含量,进而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3)甘肃马先蒿入侵对凋落物养分中的全氮、全磷、全钾以及木质素含量的影响呈现正效应,对有机碳含量无明显影响,对可溶性蛋白在 90~ 450 d 的影响呈现正效应,其余时间段无明显影响,甘肃马先蒿对凋落物中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在 90~ 450 d 的时候呈现正效应,其余时间段为负效应。【结论】甘肃马先蒿的大面积入侵尽管影响到巴音布鲁克草原的牧草产量,但对其养分循环具有积极作用。

    • 三江源区高寒草原蒸散发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2023(1):12-1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2

      摘要 (50) HTML (0) PDF 1.68 M (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参考作物蒸散发(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计算模型在三江源高寒草原区的适用性,优选出适宜于气象资料模拟的 ET0模型。【方法】基于 2020-2021 年微气象站及称重式蒸渗仪自动观测连续数据,分析高寒草原实际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的季节变化趋势,并以实测 ET 为标准,对 FAO 56 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Mcloud、Mahringer、Dalton、DeBruin‐ Keijman 6 种常用 ET0估算模型进行适用性评价,以此推演 2009-2019 年最适 ET0变化趋势。【结果】 1)季节尺度上,1-8 月 ET 呈上升趋势,8 月呈现最高值(3. 93 mm/d),9-12 月逐渐下降,ET 年累积量达到 339. 66 mm,生长季 ET 占全年 ET 的 70. 49%;2)ET 估算值和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PM 拟合效果最好(RMSE=0. 85 mm/d;MBE=0. 49 mm/d;PE=53. 17%),更适合该地区 ET 估算;3)根据 PM 模型推演 ET0变化趋势,发现 2008-2014 年基本平稳,2015-2019 年逐步下降,下降幅度为 61. 89 mm/ a。【结论】6 种模型中 PM 模型估算高寒草原 ET0结果最适宜,可为蒸散发从点到面的尺度推广奠定理论基础。

    • 欧李多功能PGPR菌株筛选、鉴定及促生防病特性研究

      2023(1):20-2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3

      摘要 (66) HTML (0) PDF 1.66 M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荒漠草原灌木欧李(Cerasus humilis)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防病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欧李根表面及根际土中细菌。通过乙炔还原法、Salkowski 法、钼锑抗比色法和平板对峙法分别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 分泌 IAA、溶磷和拮抗病原菌的能力。并利用形态学、革兰氏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 10 株优良根际促生菌进行初步鉴定 。【结果】分离出的 31 株细菌 ,固氮酶活性在 16. 22~328. 35 nmol C2H4/(h·mL);分泌 IAA 量在 3. 85~60. 19 μg/mL;解有机磷量在 10. 66~118. 76 μg/mL;溶无机磷量在 1. 42~289. 93 μg/mL;菌株 WGB2 对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 kiniana)、尖突赤霉菌(Gibberella acuminata)、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串珠赤霉菌(Gib- berella moniliformi)均具拮抗作用,抑菌率分别为 11. 85%、39. 91%、27. 64%、59. 84% 和 26. 22%。初步鉴定 10 株优良根际促生菌菌株分属于 Chryseomicrobium、动性球菌属(Planomicr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和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 lus)。【结论】欧李 PGPR 菌株数量表现出根表面显著高于根际土,且菌株具有丰富的促生防病特性,可为后期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优质的菌种资源。

    •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CO2释放与模型模拟及敏感性分析

      2023(1):29-3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4

      摘要 (46) HTML (0) PDF 1.69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黄土丘陵区 3 种典型植被(文冠果(Xanthocera ssorbifolium)林地、冰草(Agropy- ron cristatum)荒草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灌丛)覆盖下土壤 CO2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植被类型覆盖土壤 CO2排放的差异,为该地区减少土壤 CO2排放选择合适的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提供依据。【方法】基于 DNDC 模型模拟,结合实际土壤 CO2排放通量及土壤影响因子,检验该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 CO2排放模拟的适宜性,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黄土丘陵区 3 种典型植被覆盖土壤 CO2排放季节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与土壤表层(5 cm)温度、含水量变化趋势相似,并且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 CO2排放通量与土壤表层(5 cm)温度、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1),说明土壤温度、含水量是影响 CO2排放的关键因素;文冠果林地土壤年均 CO2排放通量最少,分别比冰草荒草地、沙棘灌丛低 40. 785%、40. 835%;DNDC 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 CO2排放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文冠果林地 R=0. 928(P<0. 01),荒草地 R=0. 932(P<0. 01),沙棘灌丛 R =0. 983(P<0. 01)。【结论】 DNDC 模型可以用来模拟该地区 3 种典型植被覆盖土壤 CO2的排放;土壤表层 SOC 含量是模拟该地区 3 种典型植被覆盖土壤 CO2排放的敏感因子,其变化程度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最大。文冠果为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首选植被。

    • 干旱胁迫对洋竹草形态、生理及存活率的影响

      2023(1):38-4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5

      摘要 (49) HTML (0) PDF 4.07 M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洋竹草(Callisia repens)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对洋竹草分别在干旱 170、180、190、200 和 210 d 时的水分变化及生理响应进行研究。【结果】(1)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洋竹草盖度从 170 d 时的 35. 2% 下降到 210 d 时的 10. 3%,具有显著差异(P < 0. 05),并伴随叶片萎蔫、叶片边缘卷缩、叶片颜色变淡等叶片形态的改变。(2)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叶片含水量从 170 d 时的 18. 1% 下降到 210 d 时的 16. 6%,叶绿素 a 含量从 170 d 时的 0. 55 mg/g 下降到 210 d 时的 0. 25 mg/g,叶绿素 b 含量从 170 d 时的 0. 30 mg/g 下降到 190 d 时的 0. 20 mg/g,均达到显著差异(P<0. 05)。而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则逐步上升,其中脯氨酸含量从 170 d 时的 7. 29 μg/g 上升到 210 d 时的 9. 03 μg/g,可溶性糖含量则从 170 d 时的 3. 48 μg/g 上升到 210 d 时的 4. 87 μg/g。而叶片相对电导率则呈现不规则变化,但 200 d(44. 34%)和 210 d (43. 94%)时的电导率均显著于 170 d(38. 30%)和 180 d(37. 74%)。(3)复水试验表明,干旱 170、180、 190、200 d 时,洋竹草的存活率均高达 100%,干旱 210 d 时存活率达 77. 78%。【结论】洋竹草可通过自身形态与生理机制的调节来提高抗旱性,耐干旱胁迫的时间超过 210 d。本研究为洋竹草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及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认识洋竹草的抗旱性和指导洋竹草屋顶绿化应用和生产实践提供参考资料。

    • 不同居群垂穗披碱草种子生理生化、营养特性与其萌发时滞的相关性

      2023(1):45-5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6

      摘要 (38) HTML (0) PDF 1.27 M (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影响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时滞的关键因素。【方法】对不同居群野生垂穗披碱草种子的萌发时滞、生理生化特性、内源营养物质含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居群 P2 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为 6. 0 d,P8 萌发时滞最长,达到 47. 3 d。居群 P5 种子千粒重最大,为 4. 2 g,较千粒重最小居群 P6 高 82. 6%(P<0. 05)。P8 种子的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高,分别较最低的 P1 和 P4 提高了 517% 和 14. 2%(P<0. 05);P1 的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较 P7 降低了 34. 9% (P<0. 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磷(P)含量最高,分别是 P5 和 P4 的 3 倍、4 倍(P<0. 05);P3 的电导率(Ec)值最低 ,较 P6 降低了 43.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最大 ,较 P2 提高 12. 8%(P< 0. 05);P5 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较含量最低的 P6 和 P1 提高了 87%、110%(P<0. 05);P4 的 N 含量最高,较 P7 提高了 59. 6%(P<0. 05);P9 的 K 含量最高,较 P4 提高了 27. 2%(P<0. 05)。 【结论】经相关性分析得出,萌发时滞与淀粉、MDA 含量及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萌发时滞与淀粉含量显著相关,即淀粉含量是影响种子萌发时滞的重要因素。

    • 内蒙古乌拉盖天然草原不同放牧区混合牧草营养成分和瘤胃发酵特性的研究

      2023(1):52-5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7

      摘要 (44) HTML (0) PDF 1.12 M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内蒙古乌拉盖天然草原不同放牧区混合优势牧草营养价值,确定放牧家畜营养供给和最佳放牧区。【方法】测定和分析内蒙古乌拉盖天然草原 8 个主要放牧区青草期混合优势牧草营养成分、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体外瘤胃发酵特性,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乌兰察布嘎查放牧区混合牧草粗蛋白(C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区(P<0. 05),乌拉盖水库放牧区混合牧草粗灰分 (As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 05),乌兰察布嘎查放牧区和斯仁音昭村放牧区混合牧草钙 (Ca)和磷(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 05),而宝克牧场放牧区混合牧草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WSC)含量最高(P<0. 05);乌兰察布嘎查放牧区混合牧草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 05),查干哈达村放牧区混合牧草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 半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区(P<0. 05);瘤胃体外发酵 12~48 h,发酵液 pH 无明显变化,查干哈达村放牧区混合牧草产气量(GP)、体外干物质降解率(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随时间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均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 05)。【结论】内蒙古乌拉盖天然草原查干哈达村放牧区混合牧草营养价值最佳。

    • 高原鼢鼠扰动对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特征的影响

      2023(1):59-6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8

      摘要 (33) HTML (0) PDF 1.20 M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草地退化背景下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种群密度的增多对草地退化进程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演替提供证据,并为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地退化过程中优势种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研究对象,探究高原鼢鼠扰动对其无性系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随着高原鼢鼠扰动增加,植被群落物种总数、物种丰富度、香农维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降低,植物优势种由矮嵩草、苔草变为垂穗披碱草、冰草再到鹅绒委陵菜、车前等杂类草;鹅绒委陵菜地上、地下生物量亦呈减小趋势,根冠比则先减小后增大;中密度扰动下的鹅绒委陵菜盖度、重要值和株高均最大;鹅绒委陵菜在高原鼢鼠低密度区无匍匐茎,在中密度区其匍匐茎长度、间隔子数目及长度均大于高密度区。【结论】鹅绒委陵菜通过匍匐茎特有的调节策略来克服高原鼢鼠扰动所造成的不利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有效繁殖的目的。

    • 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种质适应性评价

      2023(1):65-7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09

      摘要 (55) HTML (0) PDF 1.34 M (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在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的饲用型小黑麦(×Triticosecale)品种(系)。 【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 6 个小黑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指标, 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 个小黑麦品种(系)越冬率均在 85% 以上, 其中冀饲草 1 号越冬率最强,达 89. 80%;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均为 246~248 d;各品种(系)小黑麦农艺性状和营养指标间差异显著(P<0. 05),其中冀饲草 1 号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达 8 978. 23 kg/hm2 和 9. 53%,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 05);石大 1 号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 95. 26,冀饲草 1 号种子产量最高(5 894. 44 kg/hm2 );经 PCA 综合分析得出,小黑麦评价由高到低顺序为石大 1 号、冀饲草 1 号、鉴 46、晋饲草 1 号、鉴 47、鉴 18。【结论】可选择石大 1 号、冀饲草 1 号、鉴 46 在宁夏雨养区种植推广。

    • 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2023(1):73-8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0

      摘要 (42) HTML (0) PDF 1.23 M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植物区系分析是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前提。祁连山金强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处,区位特征独特,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作为该地区的优势植物,对其进行资源调查和区系分析尤为重要。【方法】通过搜集文献、核实鉴定馆藏植物标本,编制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名录,分析莎草科植物科属特征和区系成分。【结果】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共有 6 属 53 种(4 变种),其中,多种属 2 个,为薹草属(Carex)和嵩草属(Kobresia),寡种属 1 个,为扁穗草属(Blysmus),单种属 3 个 ,为三棱草属(Trichophorum)、细莞属(Bolboschoenu)和蔺藨草属(Isol- epis),特有种 9 种;从各属包含的种数上来看,单种属和寡种属所含种的比例只占 5. 66 %和 3. 77 %,而多种属所含种的比例达到 90. 57%,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植物区系成分包括世界分布型和北温带型 2 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型有 4 属 40 种,北温带型有 2 属 13 种。【结论】祁连山金强河流域莎草科植物区系成分总体简单,但莎草科植物资源丰富,特有种和世界分布型植物数量较多,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潜力。

    • 民乐县土壤保持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1):82-9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1

      摘要 (45) HTML (0) PDF 2.59 M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民乐县是祁连山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该区域内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对认识和保护区域内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 InVEST 模型评估民乐县 2000-2020 年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动态变化及分布特征,运用机器学习的随机森林算法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能力与自然因素的响应关系。【结果】①民乐县 2000、2010 和 2020 年的土壤保持量分别为 7. 94×107 、8. 3×107 和 9. 02×107 t,区域内土壤保持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北部低-南部高”, 在 6 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保持量最多的是林地,分布范围大且植被覆盖率高,15°~<25°坡度区间内的土壤保持量最高,海拔为 2 500~<3 500 m 的祁连山中段区域土壤保持功能最好;②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土壤保持功能对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为 Slope、Temp、RX1day、RS、Pre、 TNn 和 RX5day,其中建设用地类型中土壤保持功能变化与坡度变化呈负相关。【结论】民乐县土壤保持功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保持功能与自然气候因素有较强的响应关系,使土壤保持功能出现差异化分布。

    • 不同基质配比对紫花苜蓿组培苗移栽效果的影响

      2023(1):92-9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2

      摘要 (45) HTML (0) PDF 2.86 M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存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龙牧 806 组培苗为材料,采用园土、草炭土、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按照体积比配成 9 组混合基质(T1- T9),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理化性质和氮磷钾含量,综合分析不同栽培基质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9 组混合基质在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电导率和 pH 方面,T2 为最符合理想栽培基质的要求,全氮和全钾含量最高,全磷含量仅略低于最高组 T3;不同栽培基质对紫花苜蓿组培苗的存活率、地上和地下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T2 的组培苗存活率最高,为 71. 93%,4 种基质中园土、草炭土、 蛭石对存活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对组培苗地上和地下生长影响的主要因素为园土(P< 0. 01)。【结论】隶属函数法对紫花苜蓿组培苗 9 项指标的综合评价,T2 即 V 园土∶V 草炭土∶V 珍珠岩∶V 蛭石=1∶ 2∶2∶2 配制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研究可为紫花苜蓿组培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 不同恢复年限对柠条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2023(1):100-10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3

      摘要 (54) HTML (0) PDF 1.33 M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恢复年限对沙化区柠条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甘肃省环县甜水镇 3、7、15、21 a 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地以及沙荒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 0~20、 20~40、40~60 cm 层土样,测定分析不同恢复年限、不同土层土壤养分指标和酶活性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结果】(1)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呈增加趋势,pH 值随恢复年限增加逐渐减小;(2)沙荒地中,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在 0~20 cm 土层最低,在 0~40 cm 土层中显著低于林地,柠条林地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彼此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 pH 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结论】不同年限的柠条林对 0~20 cm 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 不同生长年限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特征

      2023(1):108-11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4

      摘要 (43) HTML (0) PDF 1.41 M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年限对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老芒麦种植提供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青海省海晏县“青牧 1 号”老芒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 2 年(2018 年和 2019 年)监测不同生长年限 3 个样地(样地 1:3 龄到 4 龄;样地 2:4 龄到 5 龄;样地 3:7 龄到 8 龄)老芒麦根际土壤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2019 年 3 个样地 pH 值分别较 2018 年降低了 2. 77%、2. 25% 和 2. 24%,速效钾含量分别减少了 18. 08%、48. 24% 和 41. 32%。2 年之间样地 2 和样地 3 有机质变化差异不显著,而全钾分别较 2018 年升高了 11. 36% 和 10. 78%。样地 1 和样地 2 全磷含量均降低,但样地 3 含量升高了 33. 59%。样地 3 全氮降低显著且较 2018 年减少了 30. 65%;3 个样地老芒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生长年限增加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 05),而土壤脲酶活性则明显增加了 29. 70%、13. 41% 和 118. 08%。【结论】主成分分析表明,3 龄和 4 龄老芒麦根际土壤肥力较高,全氮和蔗糖酶对老芒麦根际土壤质量贡献最大。

    • 断根对紫花苜蓿产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2023(1):115-12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5

      摘要 (21) HTML (0) PDF 1.41 M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解决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植 3~5 年后,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延长紫花苜蓿利用年限。【方法】对种植 4 年的紫花苜蓿进行 20~25 cm 土层断根处理,研究断根后其产量、根系及土壤的变化。【结果】1)断根处理当年的紫花苜蓿株高增加 18%,分枝数增加了 20 个/株,草产量增加了 33. 8%;2)断根处理使 0~30 cm 土层紫花苜蓿根生物量增加了 54. 5%,根长增加了 8%,根表面积增加了 24. 6%,根体积增加了 79. 4%;3)断根处理降低了 0~20 cm 土层土壤容重和 0~30 cm 土层土壤紧实度(P<0. 05)。【结论】断根技术可用于内蒙古中东部及东北种植多年的紫花苜蓿田,是这些区域维持紫花苜蓿高产、延长紫花苜蓿利用年限的一种有效方法。

    • 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对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

      2023(1):122-12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6

      摘要 (36) HTML (0) PDF 1.25 M (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精确识别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对甘肃省不同生态系统下农户生计多样化的影响。【方法】在玛曲、民勤和山丹的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项目组)和未封禁区(对照组)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研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政策的影响下生计策略与生计资本的关系。【结果】生计资本总值和生计策略总指数均呈现牧区<农区<农牧交错区的特征,且项目组低于对照组;生计多样化指数为 0 及 0. 5 以上的农户数项目组相比对照组下降幅度大,0~0. 5 的农户数项目组相比对照组上升幅度大。 【结论】建立封禁保护区在降低三县封禁区农户的生计资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纯农户的比例,但总体上生计多样化水平较低;自然资本是主导农户选择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是主导农户选择非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因素。

    • 青藏高原星状雪兔子叶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2023(1):130-13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7

      摘要 (24) HTML (0) PDF 1.35 M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青藏高原星状雪兔子(Saussurea stella)叶性状对高原胁迫环境的适应策略。 【方法】选取 5 个不同的海拔梯度(3 300、3 680、4 000、4 240、4 510 m)采集星状雪兔子和土壤样品,分析其叶面积、比叶面积、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等叶指标及土壤全氮含量、pH、含水量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结果】(1)星状雪兔子叶干重、叶干物质含量、叶面积均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P<0. 001),而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数量均与海拔呈正相关关系(P<0. 01);(2)全氮、全磷含量、pH 值、含水量等因子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1)。其中,海拔和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叶性状的主要控制因子。【结论】星状雪兔子以增大比叶面积、气孔密度和叶数量的方式来适应高原胁迫环境。

    • 8份多叶羽扇豆种质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2023(1):137-14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8

      摘要 (45) HTML (0) PDF 1.47 M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多叶羽扇豆种质叶片的生理特性影响。【方法】以 8 份多年生多叶羽扇豆种质作为试验材料,以 30% 的 PEG‐6000 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 8 份多叶羽扇豆种质的生理指标。【结果】冰岛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较高,MDA 含量相对较低,活性氧积累量趋于低水平,抗氧化酶活性最高;美国 B 种质相对抗旱性较弱,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最低, MDA 含量最高,活性氧积累量最高,抗氧化酶活性趋于最低水平。【结论】采用隶属函数方法综合评价表明,多叶羽扇豆的抗旱能力排序为:冰岛>美国 A>江苏>德国>临夏>陕西>酒泉>美国 B。本研究结果为多叶羽扇豆的种植推广提供理了论依据。

    • 坡度和采挖强度对玉树冬虫夏草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的影响

      2023(1):144-14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19

      摘要 (32) HTML (0) PDF 1.13 M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采挖和自然坡度对冬虫夏草数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采挖强度 S1 (2 人/hm2 )、S2 (4 人/hm2 )和 S3 (6 人/hm2 )和产区自然坡度(G1,7°;G2,17°;G3,25°)下冬虫夏草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进行调查,分析采挖强度和产区坡度对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量的影响。【结果】采挖强度和坡度与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 05);采挖强度和幼虫数量相关度高(r 2 =-0. 45,r 2 =-0. 58),坡度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相关度高(r 2 =-0. 74,r 2 =-0. 78),采挖强度和坡度互作对幼虫数量和采挖数量影响不显著(P>0. 05)。不同采挖强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S1>S2>S3( P<0. 05);不同坡度下,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为 CK=G1>G2> G3( P<0. 05);且在各个采挖强度下,随坡度的增加,幼虫数量和冬虫夏草采挖数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 (P<0. 05)。 此外 ,冬虫夏草采挖数量显著地受蝙蝠蛾幼虫数量的影响且呈正相关(P<0. 05)。 【结论】 S1采挖强度、G1小坡度适合幼虫数量的增长和冬虫夏草的采挖数量,且不影响翌年冬虫夏草的产量。然而,采挖活动有可能对草地的土壤、幼虫喜食性牧草、冬虫夏草真菌孢子的弹射等产生综合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蝠蛾寄主幼虫的存活状态,冬虫夏草菌孢子的弹射量也会影响冬虫夏草的形成。

    • >综述与专论
    • 乳酸菌对植物生长和青贮饲料蛋白降解的研究进展

      2023(1):150-15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1.020

      摘要 (66) HTML (0) PDF 1.13 M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对植物生长和青贮饲料蛋白降解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概述的内容有以下 3 个方面:1)乳酸菌提取与筛选的方式和目的;2)乳酸菌对植物生长和疾病的调控;3)乳酸菌对青贮饲料蛋白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总结了乳酸菌在筛选和利用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乳酸菌的研究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