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综述与专论
    • 纪念世界第一本RANGE AND PASTURE MANAGEMENT(《草原与放牧地管理学》)教材出版100周年

      2023(5):1-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1

      摘要 (84) HTML (0) PDF 2.28 M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23 年 ,美国第一本 ,也是世界第一本草原管理学方面的教材 ——RANGE AND PASTURE MANAGEMENT(《草原与放牧地管理学》)出版。本文通过对该书的作者、内容(前言、正文和索引)、对美国草原管理学教育和教材的重要影响、对我国草原管理学同类教材建设的意义进行介绍和论述,以纪念该书出版 100 周年。

    • >研究报告
    • 不同间作方式对小黑麦+箭筈豌豆草地种间竞争格局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3(5):5-1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2

      摘要 (1239) HTML (0) PDF 2.61 M (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寻通过降低种间竞争作用强度达到提升禾豆间作草地生产性能的途径。【方法】以不同禾豆间作比例小黑麦(Triticale sp.)+箭筈豌豆(Vicia sativa)草地为研究对象,于 2020 年在新疆昭苏盆地设置 4 种不同的间作方式(禾豆比分别为 1 行∶1 行;2 行∶1 行;3 行∶1 行;4 行∶1 行)的单因素田间试验,分析盛花期和成熟期 2 个时期禾豆间作草地种间竞争格局与生产性能的内在联系。【结果】(1)盛花期和成熟期禾豆比 4 行∶1 行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其牧草氮产量显著高于单作和其他禾豆比(P< 0. 05),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各禾豆比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 1,均表现出间作优势。(2)盛花期和成熟期小黑麦的竞争率、侵占率和拥挤率随着禾豆比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箭筈豌豆的竞争率、侵占率和拥挤率则呈现下降趋势;禾豆比 1 行∶1 行和 2 行∶1 行箭筈豌豆竞争力高于小黑麦,而其他禾豆比则是小黑麦占据优势。(3)以相对产量,盛花期时小黑麦和箭筈豌豆均受益,成熟期则是小黑麦占据优势;以相对氮产量,2 个时期禾豆牧草均受益。盛花期种间竞争格局对生产性能影响较小,但成熟期种间竞争格局强烈影响着生产性能。【结论】小黑麦+箭筈豌豆间作草地具有间作优势,在盛花期禾豆比 4 行∶1 行时利用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种间竞争的负面影响。

    • 低温处理对矩镰荚苜蓿休眠态转变和生理的影响

      2023(5):15-2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3

      摘要 (870) HTML (0) PDF 1.35 M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是青藏高原分布的一种野生优良牧草,抗寒性极强,但其越冬休眠与抗寒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明确矩镰荚苜蓿生理休眠发生与解除的低温条件以及低温环境下休眠提高矩镰荚苜蓿抗寒性的生理基础。【方法】以采自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的野生矩镰荚苜蓿为试材,观测分析不同低温处理下矩镰荚苜蓿休眠状态的变化,测定休眠进入和破除前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2 ℃低温处理 10~15 d,矩镰荚苜蓿再生高度显著下降,在低温 15 d 降到最低(P<0. 05),持续低温处理 6 d 后,再生高度快速增加;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 CAT、SOD 酶活性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POD 酶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但均显著高于对照(室温);9 ℃和 2 ℃处理下的再生高度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矩镰荚苜蓿对低温敏感, 10 ℃以下持续低温处理 10~15 d 便进入生理休眠,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休眠很快被解除;通过休眠态的转变,增强了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了越冬抗寒性。

    • 载畜率对荒漠草原灌木及半灌木土壤养分的影响

      2023(5):22-2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4

      摘要 (58) HTML (0) PDF 1.32 M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载畜率下草原土壤退化机制及载畜率对不同灌木及半灌木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冷蒿(Artemisia frigid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4 种灌木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 4 个不同的载畜率水平,分别为对照区 CK(0 只/hm2 )、轻度放牧区 LG(0. 93 只/hm2 )、中度放牧区 MG(1. 82 只/hm2 )和重度放牧区 HG(2. 71 只/hm2 ),在不同载畜率放牧小区,以选定植株为中心, 采用以 0. 25、0. 50、0. 75 和 1. 00 m 为半径的同心圆样方法,使用土钻钻取 0~10 cm 的土壤,测定其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等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载畜率和采样距离)。【结果】冷蒿和小叶锦鸡儿的有机碳含量随着载畜率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木地肤和驼绒藜的有机碳含量随着载畜率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0. 05)。在 LG 区,各个植物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均最低(P<0. 05)。木地肤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各个处理之间最大(P<0. 05)。土壤养分含量聚集在在距离灌木及半灌木 0. 5 m 内。【结论】荒漠草原不同灌木及半灌木的土壤养分随着载畜率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土壤养分的含量聚集在距离灌木及半灌木 0. 5 m 内,研究灌木及半灌木土壤养分的变化,便于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措施,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 20个小黑麦品系的芒性分析

      2023(5):29-3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5

      摘要 (50) HTML (0) PDF 1.36 M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无芒或短芒且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系,为无芒小黑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石大 1 号小黑麦为对照材料,研究供试小黑麦的穗及其芒等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参试材料小黑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 个小黑麦品系顶芒、侧芒、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顶芒最短的为 L6(4. 15 mm),侧芒最短的为 L9(4. 37 mm),穗长、小穗数与穗粒重最大的均为 L14,其值分别为 17. 40 cm、38. 20 个、3. 67g,穗粒数最多的为 L5,其值为 67. 00 个。17 个品系的顶芒长于侧芒或两者差异不大,3 个品系的侧芒长于顶芒。相关性分析表明,芒长与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之间无显著相关性,有芒或无芒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无显著相关性;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 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L6、L9、L8、L13 品系均可作为选育无芒小黑麦新品种的备选材料。L14 芒长较短,穗部性状较好, 综合评价较高,可作为培育短芒小黑麦品种的潜在材料。

    • 水分梯度下高寒草甸土壤功能性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2023(5):37-4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6

      摘要 (29) HTML (0) PDF 4.43 M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揭示青藏高原暖湿化背景下放牧与水分二者的耦合效应对高寒草甸土壤功能性状的影响。【方法】于 2019 年 6-8 月在青海省海北地区低(A)、中(B)、高(C)3 个水分梯度的高寒草甸实验样地进行不同放牧试验数据的采集。【结果】1)除磷外,各水分梯度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显著差异,且 B、C 样地土壤全氮含量明显高于 A 样地;2)3 种水分梯度下土壤全氮含量随放牧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放牧强度增加呈下降趋势;3)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随水分梯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C 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而 A 样地最低;4)各水分梯度下地下生物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不甚一致,与 CK 相比,A 样地表现为放牧后地下生物量增加,B 和 C 样地表现为放牧后降低。【结论】土壤功能性状受多因子共同调控,需综合考虑,但对于未退化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轻度至中度放牧仍是最优利用策略。

    • 施磷深度与施磷量水平对燕麦产量、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2023(5):46-5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7

      摘要 (49) HTML (0) PDF 1.47 M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磷肥对饲用燕麦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燕麦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方法】以燕麦(Avena sativa)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施磷量和施磷深度,测定燕麦产量、品质和光合特性,【结果】 D15P15 处理燕麦生物量最高,为 5 122. 82 kg/hm2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分别出现在 D15P15、D20P10、D5P15 处理,分别为 12. 97 μmol/(m2 ·s)、2. 31 mol/(m2 ·s)、7. 16 μmol/mol;叶 、茎 、穗的粗蛋白含量最大的处理分别为 D20P20、D20P20、D10P20 处理,其值分别为 27. 31%、12. 68%、24. 52%;叶、茎、穗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小的处理分别为 D20P0、D15P0、D10P0 处理 ,其值分别为 28. 67% 、47. 96% 、43. 50% ;叶 、茎 、穗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小的处理分别为 D20P0、D20P0、D10P0 处理,其值分别为 15. 37%、30. 60%、20. 18%;叶、茎、穗的粗脂肪含量最大的处理分别为 D10P15、D15P15、D15P15 处理,其值为 13. 60%、10. 10%、13. 62%。【结论】燕麦最佳施磷深度为 15 cm、施磷量为 306 kg/hm2

    • 黄原胶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3(5):57-6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8

      摘要 (875) HTML (0) PDF 1.72 M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盐胁迫降低种子活力、抑制萌发出苗,严重制约盐碱地区紫花苜蓿的生产。黄原胶已被证明能有效促进植物生长,但其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不同浓度黄原胶处理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期和苗期盐害的减缓效果。【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敖汉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培试验,在 75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0. 5、1. 0、1. 5、2. 0 和 2. 5 g/L)黄原胶处理紫花苜蓿种子,研究黄原胶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1)75 mmol/ L NaCl胁迫可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并抑制幼苗的根长和苗长生长,降低其鲜重、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同时显著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P<0. 05)。2)添加 1. 5、2. 0 和 2. 5 g/L 黄原胶均能显著提高该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3)该胁迫下,添加 0. 5~2. 5 g/L 黄原胶均能显著促进紫花苜蓿幼苗和根系的生长(P<0. 05),显著提高幼苗的鲜重、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P<0. 05),并显著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P<0. 05)。 【结论】黄原胶能够缓解 75 mmol/L NaCl 胁迫对紫花苜蓿的毒害,1. 5 g/L 黄原胶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缓解效果最佳。本研究为开发利用缓解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的生物源制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 白条党参生理特性与品质评价

      2023(5):67-7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09

      摘要 (59) HTML (0) PDF 1.32 M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收期对党参产量及质量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生长年限(2 年生、3 年生、4 年生)与不同采收时间(从 9 月 10 日每隔 15 d 采挖 1 次,共采挖 5 次)采收的党参为材料,测定其生理特性和品质指标。【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药材外观性状均有所改善,产量有所上升。在 10 月 10 日采收的党参,党参多糖、炔苷含量均最高。不同采收时间条件下,党参药材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综合各项指标分析显示,综评指数大小排序为 10 月 10 日(0. 772 1)>11 月 9 日(0. 770 8)>10 月 25 日 (0. 716 8)>9 月 25 日(0. 396 8)>9 月 10 日(0. 040 4);随着栽培年限的增长,虽药材外观性状有所改善,但内在指标(水分、灰分、浸出物)欠佳。栽培 3 年采收的党参,药材产量、炔苷含量均最高。【结论】 综合产量与有效成分评定,最佳采收期以年限 3 年采收时间 10 月 10 日左右为宜,此期党参产量较高, 富含生物活性成分,质量优异。

    • 阿尔泰山哈巴河林区草地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2023(5):75-8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0

      摘要 (32) HTML (0) PDF 1.44 M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草地类型群落间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各项指数的关系,为哈巴河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为该地区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阿尔泰山哈巴河林区 4 种草地类型为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及对样本进行处理, 计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各草地类型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探讨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1)共调查植物有 18 科 33 属 39 种,科属组成较分散,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荒漠草原与山地草甸草原间相似性系数小,异质性大,山地草原与山地草甸草原间相似性系数大,异质性小。2)各草地类型群落间的生物量、多样性各项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山地草原的丰富度优于其他草地类型,山地草甸草原的物种优势度和多样性情况最好,山地草甸的均匀度较好。3)草地生物量与多样性各项指数具有非线性相关关系,山地草原和山地草甸的群落生物量与 Simpson 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 01),山地草甸草原与各项指数均存在显著相关(P<0. 05)。4)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不同草地类型群落的生物量、多样性各项指数差异明显,草地生物量与多样性各项指数存在非线性关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其中草地群落间 Simpson 指数和 Shannon-Wiener 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变化幅度大,而 Margalef指数和 Alatalo 指数随海拔垂直变化趋势不一致且幅度不明显。

    • 叠氮化钠对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23(5):84-9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1

      摘要 (60) HTML (0) PDF 1.30 M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 NaN3浓度及处理时间对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筛选半致死剂量,以 2 个燕麦品种爱沃和青永久 709 子为材料,设置不同 NaN3浓度(0、5、10、15、20 mmol/L) 和处理时间(1、2、3 h),测定种子萌发活力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 NaN3浓度是影响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最主要因子。燕麦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及相对发芽指数随 NaN3浓度的升高而显著下降,当 NaN3浓度为 10 mmol/L、处理时间为 1 h 时,青永久 709 的相对发芽率为 51. 08%、相对致死率为 47. 92%;同一浓度下处理 2 h 时,爱沃的相对发芽率为 51. 47%、相对致死率为 48. 53%。NaN3 浓度超过 10 mmol/L,两品种的相对致死率均大于 60%,最高浓度(20 mmol/L)下种子完全丧失发芽能力。NaN3处理还显著抑制了幼苗生长,同一条件下青永久 709 的出苗率、根长和苗高受到抑制的程度重于爱沃。【结论】青永久 709 和爱沃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 10 mmol/L 处理 1 h 和 10 mmol/L 处理 2 h,青永久 709 对 NaN3处理比爱沃更敏感。

    • 内蒙古荒漠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2023(5):91-9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2

      摘要 (27) HTML (0) PDF 1.22 M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蒙古荒漠区药用种子植物基本组成,区系特征,起源及演化过程。【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对内蒙古荒漠区药用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内蒙古荒漠区药用种子植物有 66 科,190 属,285 种;其中被子植物有 63 科,186 属,279 种。表征科是胡颓子科、香蒲科、麻黄科、列当科、柽柳科、黑三棱科。优势科是包含 10 种及 10 种以上的科。区系在科一级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属一级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结论】内蒙古荒漠药用植物中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荒漠药用植物多为旱生的草本、灌木,适应环境能力强,同时也存在很少部分湿生或沼生植物。荒漠地区生存环境恶劣,植物种系分化程度低。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本土为发源地,地理联系广泛,并且与热带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 高原鼢鼠睾丸雌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染色最适浓度抗体的筛选

      2023(5):99-10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3

      摘要 (38) HTML (0) PDF 2.04 M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睾丸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免疫组化染色的适宜抗体浓度。【方法】研究选取 10 只成年雄性高原鼢鼠的睾丸,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 (IHC-SP 法)检测雌激素受体 α(ERα)和雌激素受体 β(ERβ)在 1∶150、1∶200 和 1∶250 稀释浓度下的染色效果。【结果】 ERα 抗体稀释浓度 1∶250 的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 1∶150 和 1∶200 的抗体稀释浓度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P<0. 05),而 ERβ 抗体稀释浓度 1∶200 的平均光密度值最高(P< 0. 01),最适浓度结果均表现出阳性细胞染色强度高、背景清晰。【结论】高原鼢鼠睾丸中 ERα 和 ERβ 抗体稀释浓度分别为 1∶250 与 1∶200 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佳。

    • 甘肃民勤温性荒漠草原3个亚类草地昆虫种类调查

      2023(5):104-11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4

      摘要 (34) HTML (0) PDF 1.28 M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甘肃省民勤县不同亚类荒漠草地地上昆虫的优势类群及多样性,丰富中国荒漠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资料,也为发展和丰富群落生态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本研究于 2020 年和 2021 年的 5-8 月,在民勤温性荒漠草地 3 个亚类草地上,利用网捕、灯诱及陷阱法进行了昆虫种类调查。【结果】共采集昆虫 19 267 头,分属于 10 目,51 科,110 种,其中鞘翅目(Coleoptera)为第 1 大类群,共 21 科 50 种,占总种类数的 45. 45%;鳞翅目(Lepidoptera)为第二大类群,共 8 科 34 种,占调查总种数的 30. 91%。从昆虫在不同亚类草地上的分布来看,沙质荒漠草地上的昆虫 9 077 头,共 10 目、 40 科、91 种,占总调查个体数的 47. 11%,其中鞘翅目为优势类群,占沙质荒漠草地昆虫总个体数的 56. 41%,其次是鳞翅目,占 25. 58%;砾质荒漠草地上的昆虫 6 651 头,共 7 目、36 科、71 种,占总个体数的 34. 52%,其中鞘翅目个体数量占砾质荒漠草地昆虫总个体数的 73. 45%;盐土荒漠草地上的昆虫 3 539 头,共 6 目、24 科、55 种,个体数量仅占总调查个体数的 18. 37%,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和鳞翅目。沙质荒漠草地昆虫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三个亚类草地间昆虫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差异。除沙质荒漠草地和砾质荒漠草地的昆虫物种相似度表现为中等不相似外,其他草地间均表现为中等相似。【结论】砂质荒漠草地的昆虫物种最丰富,砾质草地次之,盐土草地昆虫物种多样性最低; 鞘翅目昆虫为 3 个亚类草地的优势类群。

    • 盐、干旱胁迫对沙蒿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2023(5):113-11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5

      摘要 (77) HTML (0) PDF 1.43 M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明盐、干旱胁迫对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找到沙蒿对盐、干旱胁迫的耐受阈值,以利于逆境条件下保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方法】以沙蒿种子为材料,在 25 ℃下对其进行不同浓度 NaCl (50、100、150、200 和 300 mmol/L)和 PEG-6000 溶液 (5、10、15、20 和 25%)胁迫处理,测定种子萌发率、幼苗生物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 【结果】低浓度 NaCl(<50 mmol/L)和 PEG-6000(<15%)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根长、株高和鲜重) 抑制不显著或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而高浓度(>50 mmol/L 和>15%)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防御响应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和活性氧清除酶(SOD、POD、CAT 和 APX)活性在低浓度胁迫范围内逐渐增加,在极端胁迫浓度范围内显著下降;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的含量持续增加。【结论】沙蒿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态建成对 NaCl 和 PEG-6000 胁迫的耐受阈值分别小于 50 mmol/L 和 15%。

    • 青稞苗期根腐病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3(5):120-12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6

      摘要 (80) HTML (0) PDF 3.92 M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青稞根腐病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采集苗期健康青稞及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 5%、10%、15%、20% 等不同发病率青稞根际土壤样品,采用 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样品 16S rDNA 序列,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苗期青稞根际土壤细菌优势种属多,群落结构组成丰富,多样性及均匀性程度高。对不同分类水平下优势菌群分析发现,门水平下, 根腐病的发生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升高,使酸杆菌门(Acido- 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丰度降低 ;目水平下 ,微球菌目(Micrococcales)、假单胞菌目 (Pseudomonadales)和丙酸杆菌目(Propionibacteriales)的丰度降低,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和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的丰度升高;属水平下,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 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丰度升高,Pseudarthrobacter 属丰度降低;种水平下,普城沙雷菌(Serratia plymuthica)丰度增加,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及嗜根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rhizophila)的丰度降低。聚类分析发现,根腐病的发生使青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且总体呈现出发病率越高,与健康样品的距离越远,差异越大的规律。通过 COG 数据库注释得到青稞根际土壤细菌多个功能基因。 【结论】青稞苗期根腐病的发生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一研究为青稞根腐病的防控及预测预警技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 黑龙江省西部主要草地类型土壤和植被特征

      2023(5):129-13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7

      摘要 (31) HTML (0) PDF 1.31 M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松嫩平原未退化草地土壤与植被现状,为松嫩平原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及草原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西部选取松嫩平原草原区域内的杜蒙、林甸和肇东等县市典型未退化围栏封育天然草原进行样地调查分析,研究草原群落组成、土壤特征变化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立地类型和植被特征,将未退化天然草原划分为温性草甸草原和低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的群落物种数、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均高于低地草甸,上、中、下层群落分布较均匀;低地草甸土壤 pH 值和电导率普遍高于温性草甸草原,土壤容重低于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普遍低于低地草甸。土壤含水率与物种数、丰富度指数显著负相关性(P<0. 05)。【结论】松嫩平原天然未退化典型草原的群落盖度仍保持较高水平,群落密度受表层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大;地带性温性草甸草原的物种多样性要优于非地带性的低地草甸,但土壤养分状况不及低地草甸。

    • 水杨酸浸种对铝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2023(5):137-14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8

      摘要 (41) HTML (0) PDF 1.34 M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水杨酸浸种对不同浓度铝胁迫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冬牧 70(Secale Cerale)种子为试验材料,并将材料分为 2 组,一组为无水杨酸浸种组,另一组用 0. 5 mmol/L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浸种。用 7 个 AlCl3浓度(0、0. 2、 0. 5、1. 0、2. 0、5. 0、10. 0 mmol/L)处理液对 2 组黑麦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1)无水杨酸浸种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并未受到各浓度铝胁迫显著影响。当 AlCl3处理浓度达到 10. 0 mmol/L 时,0. 5 mmo/L 水杨酸浸种组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显著被抑制。2)2 组种子的芽长和根长均随着 AlCl3处理浓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3)随着铝胁迫浓度的增加,无水杨酸浸种组多年生黑麦草种子 SOD、CAT、POD 活性均受到抑制;0. 5 mmo/L 水杨酸浸种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在铝胁迫下的 POD 活性增强,但 SOD 和 CAT 活性未增强。【结论】水杨酸能够增强铝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抗氧化系统 POD 活性,但对促进种子萌发不明显。

    • 不同N、P、K水平对砂生槐组培苗生长发育及养分转运的影响

      2023(5):144-15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19

      摘要 (34) HTML (0) PDF 1.88 M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生长发育、养分积累、 转运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找到最适施肥配比。【方法】采用砂生槐组培扩繁苗,采用 L9( 34 )正交设计, 探究不同水平 N(150、300、450 mg/L)、P(50、100、150 mg/L)、K(100、200、300 mg/L)配施对砂生槐组培苗生长发育及养分转运的影响。【结果】1)施肥处理对砂生槐幼苗地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能显著使幼苗长高,比 CK 增高了 18. 2%~61. 3%,处理后幼苗根、茎、叶生物量都显著高于 CK,分别增高了 38. 6%~121. 7%、76. 6%~156. 6%、46. 5%~158. 5%。2)氮磷钾不同配比会影响砂生槐幼苗各器官内的养分积累,N3P3K2处理能显著提高砂生槐幼苗体内的氮含量,比 CK 增高了 116. 6%;N1P2K2、 N1P3K1处理能提高砂生槐幼苗体内的磷含量,比 CK 增高了 149. 2%、119. 7%;N1P3K1、N3P3K2处理能提高砂生槐体内的钾含量,比 CK 提高了 163. 1%、186. 9%。3)N1P2K2处理下,氮的转运效率最高可达 120%;N1P1K1处理下,磷的转运效率可达 69%;N3P2K1处理下,钾的转运效率最高可达 94%。(4)N3P3K2 处理的氮利用率最高可达 38. 9%,N1P2K2处理的磷利用率最高可达 49. 7%,N3P3K2处理的钾利用率最高可达 62. 3%。【结论】施氮量 450 mg/L、施磷量 150 mg/L、施钾量 200 mg/L,氮磷钾配比为 9∶3∶4 时, 最有利于砂生槐幼苗的生长。

    • 小黑麦品系在甘肃中部地区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

      2023(5):152-15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3.05.020

      摘要 (61) HTML (0) PDF 1.25 M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种植的小黑麦品系。【方法】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 28 份小黑麦品系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系小黑麦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差异,初步筛选种子产量高的小黑麦品系。【结果】30 份小黑麦材料的种子产量和构成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0. 05),品系 TP17-68 的种子产量最高(4 247. 08 kg/hm2 )。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穗粒重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 05),对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通过穗粒重对种子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 TP17-68 小黑麦品系的种子产量最高,适于在临洮地区作为粮用小黑麦进行种植;小黑麦育种中应优先考虑穗粒重和穗粒数,以获得较高繁殖效率。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