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4(6):1-1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1
摘要:草原具有生产和生态的双重价值,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无人机技术因成本低、精度高、时效性强等优势在农林业生产管理中广泛应用,通过收集分析近20年来国内外无人机承载不同传感器在草原监测方面的研究情况,发现可见光相机应用最为广泛,可以及时准确反映覆盖类型和植被空间分布;多光谱成像仪在植被指数反演生物量表现突出;高光谱成像仪有着连续且丰富的波段数据,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结合,可逐步实现草原智能化调查;热红外成像仪在冠层温度与水分监测上表现突出;激光雷达在冠层高度和植被结构方面表现优异。但各种传感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应用难题,就此对无人机发展和传感器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解决草原监测的技术瓶颈和发展前景提供理论参考。
2024, 44(6):11-2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2
摘要:了解牧草的施肥现状和不同区域及省份牧草的养分需求与养分输出对指导牧草合理施肥, 维持草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参考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紫花苜蓿、一年生牧草的氮、磷和钾推荐施肥量、单位产草量的氮、磷和钾移走量;估算、分析和评述了不同区域和省份牧草对氮、磷和钾养分的年需求量、年移走量及其差异,并提出了维持草地养分平衡和牧草可持续生产的施肥建议。此外,对有关牧草施肥现状、牧草施肥量代表性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加强牧草施肥技术研究,建立牧草需肥特征参数和数据库,为牧草科学施肥提供更多基础资料的建议。
2024, 44(6):22-3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3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根瘤菌接种环境下紫花苜蓿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变化和共生效应差异。 【方法】 以WL289HQ、WL319HQ、WL363HQ、陇中、清水、甘农9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为材料,以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G3L3、G3L4、G3L7、LL7、LP3、G9L4、WLP2、S12531为处理,以不接菌处理为对照,分析接种根瘤菌后紫花苜蓿品种之间的差异、根瘤菌菌株之间的差异、品种和菌株的交互效应差异。【结果】 紫花苜蓿品种之间,WL298HQ的根、茎、叶生物量最高;根瘤菌菌株之间,G9L4的根、叶生物量最高,G3L7的茎生物量最高。品种和菌株的交互效应下,WL298HQ苜蓿接种菌株 G3L3、LL7、G9L4、LP3以及甘农9号苜蓿接种菌株G3L3、G3L7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促进效应;陇中苜蓿接种菌株G3L3、WLP2、LL7、LP3以及清水苜蓿接种菌株WLP2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抑制效应;WL298HQ 与菌株 LL7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效应最强,匹配效果最好。 【结论】 WL298HQ和甘农9号接种菌株G3L3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促进效应,陇中和清水苜蓿接种菌株WLP2对叶、茎、根生物量的积累有抑制效应,紫花苜蓿与根瘤菌共生对生物量干重的分配效应遵循:茎>叶>根。
2024, 44(6):34-4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4
摘要:【目的】 探究祁连山南坡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揭示不同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效果。【方法】 选择青海云杉、高山灌丛、高山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衍射技术测定土壤粒度组成,拟合各生态系统土壤粒径和体积分形维数的回归关系,分析土壤粒径分布与分形特征,土壤蓄水性能与其关系。【结果】 1)各生态系统土壤质地主要是粉砂-砂壤土,伴有黏粒组分;青海云杉和高山草地粒度频率曲线呈双峰态,但高山灌丛呈多峰态,其粒度组成复杂;2)各生态系统土壤粒径与体积分形维数的相关性均表现为黏粒>砂粒>粉粒,其中高山灌丛表现为高度相关;3)不同蓄水指标对不同生态系统影响不同,但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作用具有普遍性。【结论】 不同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差异明显,高山灌丛比青海云杉和高山草地黏粒含量高、抗蚀能力强,具有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但高山灌丛质地复杂,受外界扰动大,呈退化趋势。
2024, 44(6):42-5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5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低温胁迫对沿阶草族种质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沿阶草族种质在西北地区的合理栽培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10份沿阶草族(Ophiopogoneae)种质为试验材料,设4个低温处理水平(5、0、-5和-10 ℃),以20 ℃为对照(CK),综合比较了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结果】 低温加重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随着胁迫加剧,10份沿阶草族种质净光合速率 (Pn )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蒸腾速率(Tr )、气孔导度(Gs )呈降低趋势,而胞间 CO2 浓度(Ci )呈上升趋势。 10份沿阶草族种质变化趋势一致,但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存在差异。金边麦冬的Pn 下降幅度最小,受低温影响相对较小,而短药沿阶草受到的影响最大。在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温度降至-10 ℃,初始荧光 (Fo )呈上升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 /Fm )、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呈先上升后降低趋势、电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呈降低趋势。10份沿阶草族种质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净光合速率与初始荧光呈显著负相关(P<0.05),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大光化学效率与气孔导度、胞间CO2 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初始荧光与最大光化学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电子传递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显示,10份沿阶草族种质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短药沿阶草>沿阶草(康县)>沿阶草(文县)>沿阶草(武都)>金边麦冬>山麦冬>玉龙草>沿阶草(河南)>禾叶山麦冬>麦冬。【结论】 短药沿阶草、 沿阶草(康县)、沿阶草(文县)种质抗寒性较强,更适宜在北方地区推广。
2024, 44(6):53-6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6
摘要:【目的】 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60Co-γ辐射和聚乙二醇-6000(PEG)模拟干旱胁迫生理及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3种愈伤组织分化组培苗为材料,其中G3和G4为辐射紫花苜蓿种子的变异植株叶片愈伤组织分化组培苗,CK为未辐射苗,对3种组培苗分别进行PEG胁迫,分析其生理指标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紫花苜蓿组培苗对辐射和PEG胁迫的生理响应不同,辐射提高其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RC),降低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POD和SOD活性均随PEG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变化趋势,CAT活性、 MDA含量和RC均随PEG胁迫浓度增加而增加。隶属函数值综合分析,3种紫花苜蓿组培苗抗旱性强弱为G4>G3>CK。【结论】 辐射增加甲基化水平(G4>CK),PEG胁迫降低甲基化水平。60Co-γ辐射可提高紫花苜蓿组培苗抗旱性,可通过DNA甲基化修饰调节对辐射和干旱胁迫响应,诱导的基因组表观遗传变化在紫花苜蓿突变体筛选和适应干旱环境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2024, 44(6):62-7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7
摘要:【目的】 探究外援添加胞外多糖和根瘤菌联合接种剂对紫花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为创新优化根瘤菌接种剂和紫花苜蓿提质增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紫花苜蓿巨能551、桃色欧文氏菌 (Erwinia persicina)Cp2 胞外多糖(EPS-Cp2)和根瘤菌(Rhizobia)Gz5菌株为试验材料,设置 5个 EPS-Cp2浓度(0、0.6、0.9、1.2和1.5 g/L)联合Gz5(接菌量不少于108 CFU/mL)接种剂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其对紫花苜蓿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 随着EPS-Cp2浓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幼苗的鲜重、干重和株高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高于1.2 g/L EPS-Cp2浓度时,会对根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联合接种剂虽会显著抑制种子的发芽势,但对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作用均并不显著;其不仅通过改善幼苗根系结构,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和根部结瘤,还会提高幼苗叶片光合参数。此外,联合接种剂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幼苗体内的SOD、CAT和DHA活性,使MDA、H2 O2 和O· 2 含量维持在幼苗正常生长的范围内。【结论】 0.6~1.5 g/L EPS-Cp2和Gz5联合接种剂可以有效地促进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和根部结瘤,且1.2 g/L的EPS-Cp2和Gz5联合接种剂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而EPS-Cp2 在联合接种剂的促生效果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马义杰,楚彬,叶国辉,蔡斌,马翔,王怡菲,张雅,孙炳堂,李治,花立民
2024, 44(6):72-7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8
摘要:【目的】 明晰啮齿动物及其捕食者时空分布特征,理解其种间关系。【方法】 于2020年12月至 2022年1月,在祁连山荒漠草原布设22台红外相机,以研究区主要优势啮齿动物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和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及其天敌兔狲(Otocolobus manul)和赤狐(Vulpes vulpes)为研究对象,基于获取的目标动物独立有效照片数据,分析4个物种活动节律及空间分布。【结果】 1)兔狲全年均有活动,月活动强度高峰期出现在5月和10月;赤狐冷季活动强度较高,暖季活动强度较低;子午沙鼠在3月和10月活动强度较高;大沙鼠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5月。2)子午沙鼠和赤狐主要在夜间活动,大沙鼠和兔狲主要在昼间活动。3)兔狲与子午沙鼠活动节律重叠指数最高,其次为赤狐和子午沙鼠、兔狲和大沙鼠、赤狐和大沙鼠。4)兔狲和大沙鼠的空间重叠系数最高(0.92),其次为赤狐和大沙鼠(0.84)、兔狲和子午沙鼠(0.83)、赤狐和子午沙鼠(0.82)。【结论】 兔狲与子午沙鼠和大沙鼠的时空重叠度均高于赤狐。
2024, 44(6):79-8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09
摘要:【目的】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网络关注度已然成为我国草原旅游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性力量。探讨中国草原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草原旅游资源配置和产品宣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百度指数平台数据,通过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探究全国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差异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 1)在年际分布特征上,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增长-下跌-回升”趋势,疫情前后关注度总值波动幅度较大;在月度分布特征上,呈单峰山形的季节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2)在省际层面,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集中水平较低。区域层面网络关注度水平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3) 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间差异主要受新兴旅游类型多样化、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气候舒适度3方面因素影响;在空间差异上草原旅游网络关注度与各省市常住人口可支配收入和网民普及率具有显著的强相关关系,和GDP存在中等强度的相关关系,但与旅游总收入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我国草原旅游应结合关注度变化规律对草原旅游发展规划、宣传营销和产品供给等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2024, 44(6):88-10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0
摘要:【目的】 近年来,由于祁连山地区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超载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区域破碎化程度加剧。利用生态网络识别提高破碎化生境之间的连接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态恢复力。【方法】 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MSPA)和景观指数法提取连接性较好的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廊道,分析生态网络存在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优化,形成祁连山地区生态网络结构布局。【结果】 1)研究区草地资源丰富,占研究区总面积44.44%,林地、水域、耕地分别占总面积的8.57%、4.77%、3.21%;2)对斑块重要性(dPC) 值较大的36块核心斑块进行选取并作为生态源地,其中斑块36和斑块35的面积分别为18 267.98、6 554. 25 km2,dPC值分别为90.155 6、38.243 1,主要覆盖区域为门源祁连山生态牧场、寿鹿山、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等;3)识别生态廊道共95条,重要廊道82条,总长度4 563.24 km,一般廊道13条,总长度1 069.02 km;4)对研究区斑块分布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识别了26个重要改善区以及77个脚踏石,主要分布以研究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为主。【结论】 通过保护祁连山地区36个核心生态源地,提升26个重要改善区质量,加强77个脚踏石建设,使其生态网络得到优化,整体呈现出“一心一轴五片区、两带多点多廊道”的基本结构布局,改善其破碎化生境间的景观连通性,为该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建议。
2024, 44(6):101-10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1
摘要:【目的】 筛选出甘肃中部地区最适宜与饲用豌豆混播的小黑麦品种。【方法】 以小黑麦品系 C23、甘农2号小黑麦和饲用豌豆(Pisum sativa)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临夏县3个地区甘农2号小黑麦单播、甘农2号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小黑麦品系C23与饲用豌豆混播的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结果】 禾豆混播效果明显优于单播;甘农2号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时,CP含量(12.87%)和综合评价值均最高(0.77);在安家坡试验点不论选择哪种种植模式,其生产性能与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值均最高(0.60);从试验点和种植模式的交互作用看,在漫路乡种植甘农2号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时综合评价值最高(1.00),干草产量(7.15 t/hm2)较高,CP含量(13.87%)最高。【结论】 漫路乡和安家坡乡试验点适合甘农2号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尹集镇适宜小黑麦品系C23与饲用豌豆混播。
2024, 44(6):109-11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2
摘要:【目的】 探究草原植物群落生物量时空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宁夏荒漠草原4种典型植物群落: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赖草(Leymus secalinus)、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白草 (Pennisetum flaccidum)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4种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生长季内,各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变化呈单峰形(峰值出现在8月),地下生物量变化呈双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于0~15 cm土层,并随土层加深地下生物量呈递减趋势。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线性拟合模型表明,牛枝子群落、短花针茅群落和白草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赖草群落为极显著负相关(P<0.01);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呈二次函数模型。冗余分析表明,生长季蒸发量(AE)、最高温度(MT)和平均气温 (AT)是影响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随机森林模型表明,相较于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因子是预测植被生物量变化的重要变量,其中湿度影响最大。【结论】 本研究为理解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系统了解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动态变化具有指导意义。
2024, 44(6):119-12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3
摘要:【目的】 揭示柳叶马鞭草幼苗对铜、镍单一及复合胁迫的适应能力。【方法】 采用沙培盆栽法, 以柳叶马鞭草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铜浓度(0、300、600、900、1 500 mg/kg)、镍浓度(0、300、600、900、1 500 mg/kg)、铜镍复合浓度(0、300、600、900、1 500 mg/kg)处理下柳叶马鞭草幼苗光合、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 随铜、镍单一及复合胁迫程度增加,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先升后降,并在Cu.300、Ni.300、Cu+Ni.300时达到最大;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均降低,并在Cu.1500、Ni.1500、Cu+Ni.1500时降至最小;胞间CO2 浓度持续升高,表明非气孔因素限制了光合作用;除非光化学淬灭系数上升外,其余荧光参数(潜在光化学活性、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和光化学量子产量)均降低;根、茎、叶中 Cu2+、Ni2+含量显著增加,且根>叶>茎,当Cu.1500、Ni.1500、Cu+Ni.1500时,根系Cu2+、Ni2+含量分别为2 461.27、1 506.21、2 080.14 mg/kg(Cu2+)和1 469.45 mg/kg(Ni2+)。【结论】 柳叶马鞭草对铜、镍单一及复合胁迫有较强的耐受性,且吸收与积累的Cu2+、Ni2+多在根部。
赵希存,安海宏,楚彬,包达尔罕,花蕊,李晓鹏,蔡斌,马义杰,花立民
2024, 44(6):127-13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4
摘要:【目的】 评价啮齿动物不育剂对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 zoniae)繁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典型高寒草地啮齿动物危害区域,野外投放莪术醇不育剂测定雌性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胎仔率;选用α-氯代醇不育剂测定雄性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精子密度、精子畸形率及睾丸组织结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相比非投药对照组,莪术醇饵剂显著降低高原鼠兔的胎仔率(P<0.01),但对高原鼢鼠的胎仔率影响不明显;α-氯代醇显著降低高原鼠兔精子密度(P<0.05),显著增加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精子畸形率(P<0.05),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脏器系数无明显变化;组织结构切片结果显示α-氯代醇能使高原鼠兔附睾中的精子及分泌物减少,且睾丸体组织存在间质出血现象,而对高原鼢鼠作用下仅有附睾尾部精子及分泌物减少。【结论】 莪术醇饵剂和 α-氯代醇对高原鼠兔繁殖有明显抑制效果,α-氯代醇作用下高原鼢鼠精子畸形率会增加。
2024, 44(6):134-14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5
摘要:【目的】 分析城市河岸带典型群落优势种芦苇根系特性及其水土环境因子特征,进一步揭示植物地下根系生态过程,以期为河岸带植被管理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以浐灞河西安段为研究区域,基于前期河岸带植物群落特征及人为干扰情况调研,选取典型样点采集优势种芦苇根系及其生境水土样品并进行室内分析,探讨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优势种芦苇根系特性及其与生境水土因子的关系。【结果】 1)植物萌发期与营养生长期优势种芦苇根孔隙度范围分别为6.4%~43.87%、23.63%~ 35. 50%;两生长期浐河芦苇根径均存在差异,分别为0.88~1.92、0.90~1.62 mm,灞河样点基本持平;两生长期浐河样点芦苇根长规律基本一致,灞河样点基本持平,随生长期延续基本呈增长趋势;萌发期芦苇根茎节长为1.18~5.30 cm,营养生长期基本呈下降趋势。水分条件的变化显著影响芦苇根系形态结构,其以根孔隙度降低、根茎节长增加的方式适应过多的水分条件,同时人为干扰降低了芦苇根系形态特征值。2)不同生长期优势种芦苇个体根系生物量存在不同,呈现根茎远高于不定根,两生长期占比分别为76%~92%、65%~95%;浐河芦苇群落根生物量亦存在明显差异,两生长期干重范围分别为174.54~706.63和197.02~514.91 g/m2。外源营养输入促进了芦苇根系生长,增加了其根生物量;单一芦苇群落其根生物量较高,且营养生长期因藨草快速生长形成芦苇—藨草优势群落的根生物量增幅较大。3)不同生长期水土环境因子对芦苇根系特性影响不同。萌发期土壤水分、有机碳、速效磷、硝态氮、pH及水体pH、氨氮、可溶性磷对芦苇根系特性影响较大,营养生长期则有所变化。 【结论】 城市河岸带水文变化及人为干扰影响下,优势种芦苇根系特征及水土因子变化趋于复杂;植物群落物种组成显著影响优势种个体及群落根系生物量;在水文变化、外源营养输入及群落物种组成等显著变化下,植物根系特征与水土因子耦合关系亦有所不同。综上,建议在人为干扰的城市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减少人为干扰、优化河岸带植物群落组成可促进土壤中植物根系生态功能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2024, 44(6):144-15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6
摘要:【目的】 构建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DNA条形码基因库,为蝶类物种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21-2022年,采用形态和DNA条形码技术对保护区蝴蝶进行种类鉴定,并基于COI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共鉴定保护区蝴蝶5科39属75种,获得145条长度为675 bp的蝶类物种COI序列。其中,塔洒灰蝶(Satyrium thalia)、蓝底霾灰蝶(Maculimea cyanecula)、黄环蛱蝶 (Neptis thems)、黄缘蛱蝶(Ngmphalis antiopa)、西门珍眼蝶(Coenonympha semenovi)、牧女珍眼蝶(C. amaryllis)和古北拟酒眼蝶(Paroeneis palearcticus)的 COI序列均为首次获得。分子鉴定对部分误鉴、 错鉴或难于鉴定的物种进行了有效修订或补充。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保护区蝶类在属级水平上系统关系明确,但科级水平上的系统关系尚存在问题。【结论】 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DNA条形码库的建立不仅有助于蝶类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也为DNA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定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支持;分子鉴定可以对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鉴或错鉴进行校正,是形态学鉴定的良好辅助手段。
2024, 44(6):154-16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7
摘要:【目的】 明晰水肥对高寒荒漠区优势种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生长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高寒荒漠区珍珠猪毛菜典型群落,设置复合肥添加(F)、水与复合肥添加(W+F)处理和对照 (CK),分析珍珠猪毛菜根、茎、叶非结构性碳与碳:氮:磷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 珍珠猪毛菜群落的植被盖度在W+F下相对于F和CK增加了52.7%和432.9%,单株总生物量在F下相对于CK和W+ F增加了44.5%和69.7%;淀粉、氮和磷在受水肥添加后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糖、非结构性碳和全C在各器官间受水肥添加差异不显著,且各器官间氮磷比小于14;非结构性碳与碳:氮:磷计量比关系表明根和茎内可溶性糖、茎和叶内淀粉与植物全氮呈负相关,茎内可溶性糖和叶内可溶性糖、淀粉与植物全磷呈正相关。【结论】 高寒荒漠区珍珠猪毛菜并不是在W+F下越有利于干物质积累,该地区植物体生长主要受氮的限制,且珍珠猪毛菜可通过氮和磷含量的变化调整非结构性碳的构成和分配从而适应干旱生境。
2024, 44(6):163-16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8
摘要:【目的】 为沙化治理、草地复壮及“四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以提升青藏高原沙化高寒草甸生产力。【方法】 分别在4个沙化度(未沙化、轻度、中度和重度)草地上补播地八角,在465 d后,通过测定构件性状、生物量结构及繁殖分配等指标,研究草地沙化度对补播地八角外观性状及繁殖策略的影响。【结果】 沙化度影响地八角叶、茎、根等性状,随沙化度加重,分枝数、根长、根数、根体积增加,株高显著降低(P<0.05)。中度沙化可显著增加复叶数量、茎长度、茎径和根径(P<0.05),中度沙化时叶、 茎、根、花的绝对生物均为最大,重度沙化可显著增加小叶数量而抑制茎长。沙化度显著影响地八角花穗数、花数、果数和种子数(P<0.05),对荚果长及种子千粒重无显著影响。沙化度显著影响地八角克隆繁殖与有性繁殖指标(P<0.05),随沙化度克隆繁殖能力降低。轻度沙化繁殖分配和繁殖指数最大, 中度沙化繁殖效率指数最大,重度沙化克隆效率指数最大。【结论】 地八角通过形态可塑性、生物量分配和繁殖权衡,形成与沙化度相应的外观株丛结构、生长方式及繁殖策略。地八角可作为抗沙固沙草种,在中、重度沙化草地植被修复或重建中推广应用。
2024, 44(6):170-18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19
摘要:【目的】 筛选和评价耐低温苜蓿种质。【方法】 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生长30 d的30份国内外苜蓿种质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室温生长幼苗为对照,在-7 ℃分别经过2、4、6、8 h处理后测定供试苜蓿的生理指标。【结果】 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供试苜蓿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递减,较对照分别降低6.1%~71.10%、6.61%~63.01%、6.18%~69.03%,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递增,较对照分别增加44.6%~55.54%、8.49%~47.7%,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增后降且在低温胁迫6 h时增至最大,超氧化物歧化物活性呈先增后降再增趋势并在低温胁迫4 h时增幅最高、6 h时增幅最低。【结论】 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可将30份苜蓿分为4类,其中新品系P1、P2、P3、P4耐低温性好,可用于苜蓿耐低温新品种选育研究。
朱萱,滕文军,董双慧,丁国昌,张辉,岳跃森,滕珂,温海峰,范希峰,武菊英
2024, 44(6):181-19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0
摘要:【目的】 为4种观赏草容器苗的产业化推广及标准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蓝姬柳枝稷、五彩狼尾草、草原蓝调须芒草和溪水苔草为试材,以草炭、园土、蛭石和珍珠岩为材料配置成不同的基质组合,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4种观赏草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4种观赏草容器苗的最适基质配比。【结果】 蓝姬柳枝稷、五彩狼尾草和草原蓝调须芒草的株高、冠幅和分蘖数均在草炭处理下数值最大,草炭∶蛭石=2∶1次之,溪水苔草在草炭∶蛭石=2∶1处理组下生长性状长势最好;4种观赏草在不同基质处理下叶长和叶宽变化不完全一致,叶片厚度差异不显著;草炭处理下的4种观赏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大于其他处理;在混合基质中叶绿素a/b最低,光合能力强;溪水苔草、五彩狼尾草和草原蓝调须芒草这3种观赏草容器苗均可在草炭∶蛭石=2∶1处理下生物量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合经济成本考虑,推荐蓝姬柳枝稷选择草炭∶蛭石∶珍珠岩=1∶1∶1处理为培养基质,五彩狼尾草、草原蓝调须芒草和溪水苔草则可选择草炭∶蛭石= 2∶1基质配比进行容器苗培养。
2024, 44(6):191-19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1
摘要:【目的】 探究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对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方法】 以2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内接种供试细菌的方法研究桃色欧文氏菌Cp2 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以及对幼苗根长、株高、鲜重、干重以及根、茎和叶组织的影响。【结果】 1)与CK组相比,菌株Cp2对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均有抑制作用。 Cp2 组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显著降低13.62%~33.46%和23.10%~ 64. 44%。2)菌株Cp2组所有紫花苜蓿品种的根长和株高较CK组分别显著降低20.68%~59.14%和 4. 31%~46. 30%。3)菌株Cp2对20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的鲜重和干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 4)根据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菌株Cp2对品种巨能601、耐盐之星和威神的总体影响较小,对巨能 995、旱地和皇冠3个品种的影响最大。5)菌株Cp2对品种巨能995的根、茎和叶组织细胞结构造成了损伤。【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桃色欧文氏菌对紫花苜蓿的致病性以及紫花苜蓿抗病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2024, 44(6):199-20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2
摘要:【目的】 探究青藏高原三江源藏嵩草沼泽化草地退化与植被特征的变化对保障三江源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玉树州曲麻莱县样地进行调查与数据收集,研究三江源地区藏嵩草沼泽化草地退化与植被特征的变化。【结果】 1)三江源地区藏嵩草沼泽化草地植物有15科37属54种植物,其中地面芽植物较多,共41种;2)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在4个不同退化草地阶段均为优势种,群落调查指标(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而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平均高度由26.2 cm下降到11.9 cm,盖度由76%下降到43%,地上生物量由1 061.6 g/m2下降到196.8 g/m2;3)藏嵩草优势种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低;莎草科和禾本科生物量在重度退化草地占比最少,其他科植物在重度退化草地中生物量占比较大;4)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中度退化草地与轻度退化草地物种最丰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未退化;优势度指数在4种不同退化阶段的草地中无明显差别。【结论】 藏嵩草在4个不同退化阶段草地中始终保持着优势种的地位,但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其竞争能力和所占比重呈现下降的趋势,藏嵩草的平均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也明显下降。草地的退化表现在群落中的优势物种的衰退。
2024, 44(6):208-21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3
摘要:【目的】 探究灌水对河西走廊地区青贮玉米光合日变化、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寻求河西灌区青贮玉米最佳灌水量。【方法】 以青贮玉米金岭67号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在甘肃民乐县华瑞牧场开展大田试验,设置灌溉处理4个:4 920 m3/hm2 (W1 )、5 535 m3/hm2 (W2 )、6 150 m3/hm2 (W3 )、6 765 m3/hm2 (W4 ),分析不同灌溉量对青贮玉米抽雄期叶片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1) 抽雄期各灌溉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 )率、蒸腾速率(Tr )、气孔导度(Gs )、胞间CO2 浓度(Ci )及叶绿素 (SPAD) 日均值表现为W2 >W3 >W4 >W1 ,W2 处理下叶片Pn 、Tr 、Gs 、Ci 及SPAD分别较其他处理增加了 7.51%~29.21%、11.91%~47.09%、12.84%~31.82%、6.94%~23.40% 和 7.65%~11.42%。 2) 苗期-拔节期青贮玉米茎粗增长迅速,抽雄期达到稳定,W2 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P<0.05),至成熟期达到最大值,W2 处理较其他处理增加了6.28~14.17%。苗期-抽雄期青贮玉米株高及叶面积指数增长迅速,抽雄期达到稳定,并以W2 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W2 处理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2.95~19.27%和1.57~8.07%。3) 除W3 处理外,W2 处理下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W2 较W3 增加了0.87%。【结论】 在当地传统施肥条件下,灌溉量在5 535 m3/hm2时青贮玉米的产量最佳。因此,合理的灌溉量有助于作物光合能力的提升,促进干物质的积累,进而有效提高作物的生长状况及产量。
2024, 44(6):217-22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4
摘要:【目的】 探究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互作机制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明确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高产优质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方法】 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cv Gongnong No. 1)为研究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2个种植密度(15、12.5 kg/hm2)和5个有机肥施用量(0、200、400、600、800 kg/hm2),对其生长特性和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 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以及二者互作对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分枝数、生长速度、产量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各指标在低种植密度处理下(12.5 kg/hm2)均好于高种植密度处理(15 kg/hm2),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种植密度为12.5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600 kg/hm2处理下,茎粗、分枝数、株高、生长速度、茎叶比、干鲜比及饲草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饲草年产量达最大值,为17 519.53 kg/hm2。【结论】 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互作对紫花苜蓿生长影响较大,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可以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增加紫花苜蓿产量。
2024, 44(6):226-23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5
摘要:【目的】 哈萨克族是新疆北部地区的主要游牧民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民族植物学知识, 体现出健康朴素的自然和谐观念,探讨该地区哈萨克族民族植物学的保护与传承。【方法】 采用民族植物学调查方法,对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传统植物学知识和植物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收集和整理。 【结果】 哈萨克族常用传统民族植物有34科53属71种,可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和文化植物3类。 其中食用植物有11科16属19种,占27%,可作为蔬果、茶饮、调料食用;药用植物有22科34属35种,占 49%;民俗类植物15科15属17种,占24%,包括染料植物、手工植物、崇拜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结论】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需进一步加强对哈萨克族传统民族植物的保护,挖掘民族植物知识,开发多功能的植物产品,使阿勒泰地区植物资源得到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
2024, 44(6):233-23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6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对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及发酵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况及体重相近的4月龄湖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豫青贮23(YQZ组)、屯玉168(TY 组)和龙生1号(LS组)青贮玉米,自由采食,满足试羊维持需要;同时各组饲喂等量相同的精料补充料, 以满足生长需要。正试期60 d后,各组随机选择5只进行屠宰,测定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及发酵参数变化。【结果】 不同品种青贮玉米显著影响肠道pH、氨态氮(NH3-N)和挥发酸(VFA)浓度(P<0.05), YQZ组羔羊十二指肠中食糜乙酸(AA)、丙酸(PA)及总酸(TVF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 05),结肠中则A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YQZ组和TY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乳头宽度、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及盲结肠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LS组(P<0.05)。【结论】 不同品种青贮玉米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变羔羊胃肠道组织形态及发酵参数,且YQZ组青贮玉米更有利于羔羊胃肠道发育。
2024, 44(6):240-24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7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品种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种子的耐锂性强弱。【方法】 采用氯化锂 (LiCl)溶液模拟锂环境,研究11份宁夏枸杞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长、根长和活力指数, 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宁杞7号、宁农杞1号、宁农杞9号、14-401NM 和16-23-8-10的发芽率随着锂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锂对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枸杞对锂有一定的耐性。14-4-4-16品种虽然不存在上述的变化趋势,但发芽率在任意浓度下都高于其他品种,且在高浓度下也保持着高的萌发率。综合评价各品种排名顺序为:14 401NM>14-4-4-13>16-23-8-10>宁农杞2号>宁农杞1号>16-23-7-8>宁农杞9号> 宁杞5号>宁杞1号>14-16>宁杞7号。【结论】 14-401NM、14-4-4-13和16-23-8-10综合隶属排名较高,耐锂性相对较强。
2024, 44(6):249-25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8
摘要:【目的】 评价10份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种质的耐寒性差异。【方法】 以10份不同海拔生境的藏沙蒿种质为试验材料,在20 ℃(对照)、16 ℃、12 ℃和 8 ℃低温光照培养箱中进行萌芽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等指标,在20 ℃(对照)和4 ℃低温下测定苗期的逆境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10份藏沙蒿种质进行耐低温能力的综合评价。 【结果】 随着温度的降低,10份藏沙蒿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长、胚芽长均低于对照,并且种子的耐低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含量均增加,脯氨酸(Pro)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不同材料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主成分筛选的7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号藏沙蒿种质耐寒性较强,37号藏沙蒿种质材料耐寒性较弱。
2024, 44(6):260-26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6.029
摘要:【目的】 探究低磷胁迫对耐低磷和磷敏感红豆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和响应情况。【方法】 本试验采用营养液沙培法,以材料6、5、1、10295和甘肃红豆草(GS)为研究对象, 设置常磷(1.00 mmol/L KH2 PO4 ,NP)和低磷(0.01 mmol/L KH2 PO4 ,LP)胁迫处理,分别在处理0 d、 12 d和24 d进行采样,测定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可溶性糖、淀粉、还原性糖、蔗糖和磷含量。【结果】 随着低磷胁迫程度的加剧,各材料地上部分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蔗糖含量均先降低后升高,还原性糖含量下降,而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蔗糖先降低后增加;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磷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结论】 材料5耐低磷能力较强,材料1耐低磷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