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李亚娟,刘艳君,徐长林,鱼小军,史志翯,徐晶晶
    2024(3):10-18.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02
    [摘要](112) [HTML](0) [PDF 1.26 M](3286)
    摘要: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封草地(FG)为对照,对轻度(LD)、中度(MD) 和重度(SD)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相比 FG,退化基本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升高,SD 0~10 cm 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 82. 1 g/kg;退化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围封草地 20~30 cm 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 23. 35 mg/g,LD 10~20 cm 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为 20. 90 mg/g。退化导致土壤全氮含量降低,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升高,SD 草地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 649 mg/k 和 3. 47 mg/g,脲酶活性在 FG 和 SD 随土层加深而升高,但在 MD 和 SD 随土层加深而降低。4 种类型草地全磷的变化范围为 0. 18~0. 22 g/kg,退化对 0~ 10 cm 土层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使 0~10 cm 土层,LD 和 MD 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 152% 和 60%,而 SD 降低了 32%,0~30 cm 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变化范围为 0. 52~0. 62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围封草地土壤有机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轻度和重度退化未表现出有相关性;围封草地土壤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均没有相关性,而轻度和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围封草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成呈显著正相关,而退化草地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寒草甸退化后改变了其关键养分与其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恢复中应考虑土壤磷素的投入。
    2  川西北高寒草甸常见植物光谱特征分析
    谯程骏,文登学,韩春坛,康琳琦,武启飞
    2024(3):1-9.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01
    [摘要](101) [HTML](0) [PDF 4.44 M](3141)
    摘要:
    【目的】草地光谱反射特征是运用遥感数据研究草地植被理化特性和植被分类的基础,对不同草地植物光谱反射特征开展分析研究,为草地植被的定量遥感与准确识别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方法】采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于 2021 年 7-8 月在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对川西北 8 种高寒草甸常见植物蕨麻(Argentina anserin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花葶驴蹄草(Caltha scaposa)、藏蒲公英(Taraxacum tibetanum)、广叶橐吾(Ligularia euryphylla)、淡黄香青(Anaphalis flavescens)、圆穗蓼 (Polygonum macrophyllum)、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进行了野外光谱测量,利用一阶导数、 二阶导数、光谱去包络线以及植被指数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了处理,揭示了 8 种高寒草甸植被光谱反射特性。【结果】相对于不同草地植物的绿峰位置、绿峰幅值、红谷位置、红谷幅值、红边幅值、红边面积、吸收峰面积、吸收峰对称度等光谱特征参量,高光谱植被指数更容易区分此 8 种草地植物,8 种植物的 NDVI 和 mSR705指数具有一致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藏蒲公英>黄花棘豆>高山嵩草>蕨麻> 圆穗蓼>花葶驴蹄草>广叶橐吾>淡黄香青 ,且各植物 mSR705 指数值差异明显 ,易于相互区分 。 【结论】采用不同方法对草地植物光谱反射特征开展分析,可有效的区分不同的草地植被,为高光谱遥感开展草地资源植被分类、草原基况调查和动态监测等提供参考。
    3  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异研究
    石建丽,仲俊涛,马勇洁
    2024(3):19-2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03
    [摘要](111) [HTML](0) [PDF 1.34 M](3106)
    摘要:
    【目的】揭示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遥感技术对草地进行分区,采用 Patrick 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和 Simpson 优势度指数分析各类型区物种多样性和重要值。【结果】1)青海湖流域草地主要以禾本科、菊科及莎草科为主。温性草原优势种以芨芨草、短花针茅和西北针茅为主;中海拔的高寒草地形成以冰草、冷蒿和紫花针茅为优势种的草地类型;高寒草甸以嵩草属为主,形成了高山嵩草、矮嵩草、北方嵩草、线叶嵩草草地类型。2)低盖度区以紫花针茅和北方嵩草为优势种,具有耐寒、耐盐碱特点;中盖度区优势种为高山嵩草、线叶嵩草、藏嵩草;高盖度区多以芨芨草、克氏针茅、紫羊茅为优势种,群落结构层次明显。3)不同盖度分区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低盖度(VFC<0. 3)<中盖度 (VFC0. 3~0. 6)<高盖度(VFC>0. 6),优势度指数呈相反趋势。4)不同草地类型: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形成了“低-高-低”的单峰曲线,在高寒草原区较高,分别介于(0. 659~2. 897)和(5~26);高寒草甸均匀度指数较高(0. 146~0. 919)。【结论】盖度对草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较小,不同草地类型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海拔影响,所以海拔是影响青海湖流域草地植被与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4  紫花苜蓿光合特性及抗氧化物质对冷适应的响应
    孙万斌,马晖玲,周青平
    2024(3):26-3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04
    [摘要](76) [HTML](0) [PDF 2.33 M](3075)
    摘要:
    【目的】探究紫花苜蓿在冷适应过程中光合特性指标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将 10 个紫花苜蓿品种的 4 周龄幼苗进行 4 ℃冷适应处理,分别在第 0、7、14 天测定其叶绿素含量、渗透压、相对电导率、光合特性指标、活性氧物质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结果】在冷适应初期(0~7 d),细胞膜受到损伤,造成离子泄露,叶片相对电导率升高,但随着冷适应过程的持续(7~14 d),离子泄露量减少,相对电导率降低,植株的抗寒性初步形成;冷适应造成叶绿素 a、b 含量、净光合速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及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降低。【结论】紫花苜蓿幼苗在冷适应过程中,其渗透压、抗坏血酸、氧化型谷胱甘肽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持续升高,幼苗通过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加细胞液浓度,增强细胞的渗透调节能力,同时增加抗氧化物质含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减缓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持续升高。
    5  干旱区7个禾本科牧草品种生产性能与饲用价值评价
    刘定鑫,彭文栋,武育芳,伏兵哲,马锋茂,张秀红,贺彦玲
    2024(3):108-11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4
    [摘要](102) [HTML](0) [PDF 1.29 M](3070)
    摘要:
    【目的】探究干旱区过渡地带 7 个禾本科牧草种植生产价值,为本地区种植禾本科牧草提供品种选择支撑。【方法】本研究选取粮饲兼用玉米科桦 669、绿博 6 号、甜高粱、苏丹草、高丹草、巨菌草和金牧粮草 7 种饲用作物为研究对象,同一水肥条件下,对比分析其农艺性状、干草产量、营养成分、相对饲用价值和种植经济效益,并结合各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科桦 669、绿博 6 号干草产量分别为 25 225. 07 kg/hm2 、23 692. 55 kg/hm2 ;相对饲用价值分别为 170. 88、147. 97;经济效益分别为 16 150. 26 元、14 203. 38 元。灰色关联度分析排序为科桦 669>绿博 6 号>巨菌草>金牧粮草>高丹草> 甜高粱>苏丹草。【结论】表明玉米品种科桦 669、绿博 6 号更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水地种植。
    6  不同种源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质量和幼苗生长特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李娟霞,白小明,李萍,闫玉邦,张才忠,郑锋,朱雅楠
    2024(3):62-70.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08
    [摘要](65) [HTML](0) [PDF 2.85 M](3058)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源一年生早熟禾(Poa annua)种子质量和幼苗生长特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野生一年生早熟禾种质资源收集和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以 9 个野生一年生早熟禾种子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和萌发特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种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一年生早熟禾种子和幼苗生长性状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P<0. 05)。种长、长/宽、胚芽长和幼苗鲜重与经度、年均温度和无霜期呈正相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千粒质量与年均降水量和海拔呈正相关,且生态因子对种子和萌发性状的影响大小为:海拔>年均降水量>经度>年均温度>无霜期>纬度。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显示,9 个野生一年生早熟禾种子质量排序依次为:甘州>湟中>平安>永昌>天祝>安宁>榆中>凉州>秦州。【结论】种源为甘州和湟中的一年生早熟禾种子种质优良,具有推广潜力。
    7  饲用小黑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草产量的相关性状分析
    郭蕊,金星娜,常丹丹,杜文华
    2024(3):96-100,10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2
    [摘要](59) [HTML](0) [PDF 2.22 M](3056)
    摘要:
    【目的】探究饲用小黑麦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石大 1 号小黑麦与甘农 7 号小黑麦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 F6代 273 个单株的 6 个草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穗下节间长和单株鲜重)进行表型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6 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 9. 68%~64. 10%,其中单株鲜重最大,其次是分蘖数、穗下节间长和株高,最后是旗叶长和旗叶宽;单株鲜重与分蘖数的相关系数最大(0. 764),与穗下节间长的相关系数最小(0. 052)。【结论】主成分分析将草产量相关性状综合为生物量构成因子和株高构成因子,累积贡献率为 70. 81%。本研究可为饲用小黑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8  双龙沟废弃矿区修复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蔡卓良,张富,王理德,张裕凯,赵赫然,赵学成,张恒平
    2024(3):185-19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22
    [摘要](78) [HTML](0) [PDF 1.47 M](3056)
    摘要:
    【目的】探讨天祝藏族自治县双龙沟矿区废弃矿区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与微生物特性。【方法】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双龙沟不同修复年限(2 a、5 a、10 a)和未修复(CK)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修复年限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含水量、机械组成)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碳、氮、磷及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随着修复年限的延长,表层土壤容重呈减少趋势,并在修复 10 a 时达到最小,为 0. 921 g/cm3 ;土壤含水率随修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并在修复 10 a 时为对照样地的 2. 4 倍;土壤粒径随修复年限的增加整体向细化的方向发展;3 大类微生物数量随修复年限的延长均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细菌占微生物总数量的 96. 74%,而放线菌和真菌仅占 0. 29% 和 0. 003%,并且放线菌和真菌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磷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分别在修复 2 a 和 5 a 时超过对照样地,最大值分别达到 385. 562、24. 414 mg/kg,而微生物量氮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变化范围为 14. 295~132. 388 mg/kg。【结论】在双龙沟矿区废弃地修复使土壤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加速了矿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9  盐碱复合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谢小伟,杨天宇,贾晓辉,顾旭东,张朝晖,王彬
    2024(3):144-15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8
    [摘要](66) [HTML](0) [PDF 1.84 M](3052)
    摘要:
    【目的】研究盐碱复合胁迫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模拟盐碱地自然状态下盐分组成特点,以 2 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 2 种碱性盐(NaHCO3、Na2CO3)分别按 1∶1∶0∶0 (A)、1∶2∶1∶0(B)、1∶9∶9∶1(C)、1∶1∶1∶1(D)、9∶1∶1∶9(E)的比例混合,以湖南稷子为材料,去离子水为对照(CK),研究盐碱混合胁迫对其萌发指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湖南稷子种子的萌发率随盐分浓度的升高而明显下降(P<0. 05);但是,当盐浓度为 150 mmol/L 时,湖南稷子种子在第 5d 的发芽率较对照(97. 3%)分别降低了 8. 5%,16. 4%,23. 6%,随着盐的浓度增加到 250 mmol/L,湖南稷子的萌发率明显降低(P<0. 01);湖南稷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及苗长等指标变化趋势均与发芽率的相吻合。湖南稷子种子在中性和碱性复合胁迫下的萌发受到了较大的抑制,而在 250 mmol/ L 的中性盐复配下,湖南稷子的所有发芽指数都为 0。随着盐分的升高,叶片中 Na+ 、脯氨酸、MDA 的含量逐渐上升,K+的含量则明显降低。【结论】随着盐胁迫浓度增加,对湖南稷子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湖南稷子的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10  天山北坡平原荒漠灌区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综合评价
    朱昊,张荟荟,张学洲,阿斯娅·曼力克,梁维维,贠静,刘梦,靳莎莎
    2024(3):125-13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6
    [摘要](60) [HTML](0) [PDF 1.40 M](3026)
    摘要:

    【目的】筛选出适宜在天山北坡平原荒漠区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 9 个紫花苜蓿品种的株高、草产量、品质等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 9 个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种植年限增加,供试材料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第 1 年的干草产量占比较高,平均为 37. 77%;佰苜 341 的株高积累量最大,为 939. 8 c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骑士 T 干草总产量、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最高,分别为 61 602. 03 kg/hm2 、16. 83% 和 119. 16%;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骑士 T>佰苜 202>大银河>阿迪娜>佰苜 341>佰苜 371>挑战者> 佰苜 401>康赛。【结论】骑士 T 的综合表现较好,建议在天山北坡平原荒漠灌区引种种植。

    11  31份藜麦种质农艺性状及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佳,杨发荣,刘文瑜,黄杰,魏玉明,杨超,刘欢
    2024(3):43-51.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06
    [摘要](86) [HTML](0) [PDF 1.79 M](3021)
    摘要:
    【目的】筛选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不同利用价值藜麦种质,为藜麦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种植于甘肃临夏东乡县的 31 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分析其农艺性状,利用 ISSR 引物进行分子标记 PCR 扩增,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特点。【结果】株高、茎粗、鲜干比、茎叶比、单株产量 5 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 14. 41%~63. 30%,其中株高与茎粗、鲜干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鲜干比呈显著正相关。鲜干比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 8 条多态性高且清晰的 ISSR 引物,扩增出 63 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 55 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 83. 70%,有效等位基因数(Ne )为 1. 451 5,基因多样性(H)为 0. 273 1,香农信息指数(I)为 0. 417 4。根据 UPGMA 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相似系数为 0. 72 时,31 份藜麦种质可分为 5 个类群。第 1 类群为已选育的陇藜 1 号、陇藜 7 号,抗倒伏性、抗病虫害好;第 2 类群株高较低,可作为抗倒伏材料进一步选育;第 3 类群株高高、单株产量大、鲜干比适中、茎叶比小,可作为鲜喂材料进一步选育;第 4 类群鲜干比最大,且与台湾红藜 LQ-223 的亲缘关系相近;第 5 类群具有茎叶比最大、中熟品种的特性。 【结论】31 份藜麦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藜麦种质资源创新、遗传育种提供优质材料和科学依据。
    12  夏河农牧交错区小黑麦与豌豆混播比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邵春慧,徐强,史志强,田新会,杜文华
    2024(3):153-16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9
    [摘要](46) [HTML](0) [PDF 1.56 M](3003)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于夏河农牧交错区小黑麦与豌豆的混播组合及比例。【方法】本试验研究了 3 种豆科牧草(加拿大饲用豌豆、青海箭筈豌豆和绿箭 1 号箭筈豌豆)与甘农 2 号小黑麦不同混播比例(0 ∶100、20∶80、30∶70、40∶60、50∶50、60∶40、70∶30、80∶20、100∶0)下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结果】从混播组合看,甘农 2 号小黑麦与加拿大饲用豌豆混播后不同混播比例的平均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最低(31. 57%)、鲜草产量最高(48. 14 t/hm2 )、综合评价值(0. 954)最高,小黑麦与绿箭 1 号箭筈豌豆混播时小黑麦的株高(137. 00 cm)、豆科牧草的株高(121. 78 cm)、粗脂肪(EE)含量(2. 76%)最高;从混播比例看,3 种豆科牧草与甘农 2 号小黑麦以 30∶70 的比例混播时,平均干草产量最高(13. 76 t/hm2 ),综合评价值(0. 687)最高;混播组合和混播比例间的交互作用表明,青海箭筈豌豆与甘农 2 号小黑麦以 30∶70 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较高(15. 69 t/hm2 ),综合评价值最高(0. 706),以 20∶80 的比例混播时,干草产量最高(16. 45 t/hm2 ),综合评价值较高(0. 633)。【结论】夏河农牧交错区青海箭筈豌豆与甘农 2 号小黑麦以 30∶70 或 20∶80 的比例混播时草产量和营养价值较好。
    13  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物萃取条件的优化
    王亚英,张晋,马子涵,杨露露,杨秀云
    2024(3):164-17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20
    [摘要](55) [HTML](0) [PDF 6.82 M](3002)
    摘要:
    【目的】研究彩叶植物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萃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 选取黄连木叶片作为试验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 29 个试验点的响应面分析模型,优化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的萃取温度、震荡时间、加样量和解吸附时间,随即采用 SPME-GC-MS 测定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物种类、相对含量及总峰面积。【结果】黄连木叶片挥发性有机物萃取的最佳试验条件为:萃取温度 35 ℃、震荡时间 30 min、加样量 0. 50 g、解吸附时间 5 min,在最佳条件下结合 GC-MS 分析测得黄连木叶片中共有 63 种成分,其中萜烯类、醛类、烷烃类、酮类、醇类、酯类、炔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分别是 89. 87%、9. 24%、 0. 54%、0. 18%、0. 14%、0. 02% 和 0. 01%。【结论】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适合快速测定黄连木叶片的挥发物,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物。
    14  山西恒曲中条山铜尾矿自然定居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与生态位
    韩锦涛,李素清
    2024(3):134-143.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7
    [摘要](81) [HTML](0) [PDF 1.88 M](2994)
    摘要:
    【目的】筛选适合铜尾矿植物修复的先锋植物及配置模式。【方法】本研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Godron 群落稳定性、种间联结性与相关性、生态位指数测度方法,研究山西中条山铜尾矿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与生态位特征。【结果】16 个优势种的 120 个种对中,70% 以上种对呈不显著相关,说明该铜尾矿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 Oik与共同出现百分率 PC 值、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5),且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的拟合效果优于 PC 值。优势种对荆条与白刺花或臭椿,白刺花与刺槐,臭椿与刺槐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这些种对的 PC 值较大、Oik值较小,耐旱、耐贫瘠、抗污染、生态适应能力强,可推荐为当地铜尾矿植被修复的最佳先锋物种与混种模式。
    15  EMS诱变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及幼苗表型特征的影响
    喇黑麦,董文科,马福钦,郑雨琴,陕亚宁,马菲阳,康婷婷,马晖玲
    2024(3):116-12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5
    [摘要](64) [HTML](0) [PDF 2.63 M](2993)
    摘要:
    【目的】筛选适宜鹰嘴紫云英的 EMS 诱变条件。【方法】以鹰嘴紫云英品种甘绿 2 号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 2%、0. 4%、0. 6%、0. 8%)的甲基磺酸乙酯(EMS)进行不同时间(2、4、 6、8 h)的诱变处理,探究 EMS 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特征及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低浓度和短时间 EMS 处理促进鹰嘴紫云英种子的萌发,随 EMS 浓度升高和诱变时间的增加,对鹰嘴紫云英种子萌发产生抑制作用。种子浸出液电导率随诱变条件的加深呈上升趋势,在 2~6 h 时,萌发期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苗长和根长均随处理时间和诱变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 8 h 处理下,随 EMS 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EMS 浓度在 0. 8% 时,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达到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了 54. 45% 和 56. 67%;经形态学筛选,发现有鹰嘴紫云英幼苗表现出幼苗矮小、停滞生长、叶片黄化、宽叶、窄叶、叶片发紫、诸多病斑等特殊变异性状。【结论】0. 8%EMS 处理 6 h 可作为最佳诱变组合;幼苗的生长随诱变时间和浓度增加而明显受到抑制,且表型变异类型也逐步增多。
    16  氮添加对科尔沁人工草地羊草碳氮磷化学计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
    王雪丽,齐开源,王鹏,王竹天,周立业
    2024(3):88-95.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1
    [摘要](75) [HTML](0) [PDF 1.46 M](2991)
    摘要:
    【目的】探究科尔沁沙地羊草(Leymus chinensis)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中酶活性及土壤化学性质对氮素添加的响应。【方法】以科尔沁沙地人工建植的羊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施氮水平下 (施肥量分别为 0、50、100、150、200 kg/hm2 )羊草的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随施氮水平的提高,羊草有机碳、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全磷含量呈降低趋势;氮肥添加可有效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降低土壤电导率和 pH 值,并提高土壤中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 150 kg/ hm2 施氮水平下土壤酶活性达到最高,分别为 17. 78 mg/g、60. 21 mg/g、0. 62 mg/g。【结论】追施氮肥可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转化,有利于羊草对土壤中养分和元素的吸收利用, 综合分析得出科尔沁沙地羊草草地推荐施氮量为 200 kg/hm2
    17  起垄-施肥模式对极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理化及酶活性特征的影响
    包段红,王小燕,张志明,苏军虎,李金霞,郁洁汝,孙小妹
    2024(3):78-87.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10
    [摘要](50) [HTML](0) [PDF 1.59 M](2990)
    摘要:
    【目的】获得极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快速修复模式。【方法】选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典型的极度退化高寒草甸为试验地,给于不同的整地措施和施肥处理,混播 70%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30% 燕麦(Avena sativa),分析其对极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1)0~2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起垄样地高于平地,20~30 cm 土层,起垄中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蔗糖酶活性高于平地样地。2)起垄样地 0~10 cm 土层全磷含量在氮肥、 微生物菌剂和氮肥+微生物菌剂处理中均低于不施肥处理;平地样地 0~10 cm 和 20~30 cm 土层,氮肥+微生物菌剂处理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高于单施氮肥或微生物菌剂处理。3)整地和施肥模式互作下,0~10 cm、20~30 cm 土层全磷含量和 10~20 cm 土层碱解氮及有机质含量增加显著。【结论】起垄模式较平地在优化土壤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方面更具优势,采用起垄与氮肥+微生物菌剂的互补技术可快速提高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
    18  甘肃陇中地区中熟早熟青贮玉米品种生产性能研究
    刘翠,杜文华,田新会
    2024(3):195-202.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23
    [摘要](76) [HTML](0) [PDF 1.51 M](2979)
    摘要:
    【目的】筛选生产性能高、适宜于作为秋播小黑麦复种青贮玉米作物的品种。【方法】研究 9 个中熟早熟青贮玉米品种(华美 2 号,利合 228,利单 656,大京九 26,京科青贮 932,武科青贮 107,西蒙青贮 707,豫青贮 23,蒙青贮 1812)在甘肃中部地区的农艺性状和草产量。【结果】豫青贮 23 的株高、穗位高和叶片数均表现较好,生长发育较快,2020 和 2021 年的鲜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 140. 95、79. 13 t/hm2 ,达到了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西蒙青贮 707 虽叶片数量较少、株高低、叶片较短较宽,但穗上叶数量较多 、茎秆较粗,2020 年鲜草产量较高,为 115. 4 t/hm2 ,2021 年由于干旱,鲜草产量仅为 56. 6 t/hm2 ,两年均达到了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结论】综合分析参试品种的草产量和生育时期,豫青贮 23 和西蒙青贮 707 适宜在甘肃中部地区种植,可作为秋播小黑麦的复种作物。
    19  休牧时期对高寒草甸垂穗披碱草种子大小和萌发特性的影响
    马凯凯,白梅梅,李颖,鱼小军,徐晶晶,史志翯,戚新和,瞿丹,金辉亮
    2024(3):178-184.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21
    [摘要](39) [HTML](0) [PDF 1.81 M](2977)
    摘要:
    【目的】确定有利于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生长和提高种子萌发特性的休牧时期。 【方法】在东祁连山天祝高寒草甸设置土壤解冻临界期—牧草枯黄期(RP1)、土壤解冻后期—牧草枯黄期(RP2)、牧草返青初期—牧草枯黄期(RP3)、牧草返青后期—牧草枯黄期(RP4)和当地传统休牧(优势牧草高 5 cm—牧草枯黄期)(RP5)5 个休牧时期,研究不同时期休牧对垂穗披碱草种子大小、萌发特性及二者之间相关关系的影响。【结果】 RP1 休牧垂穗披碱草种子面积、周长、长宽比和长度均最大,其中面积、周长和长度较 RP5 休牧分别增加了 15. 14%、10. 22% 和 11. 97%。RP4 休牧千粒重显著高于 RP1、RP2 和 RP5。与 RP5 相比,提前休牧显著提高了垂穗披碱草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率、芽长和活力指数 ,RP1、RP2、RP3 和 RP4 休牧种子的发芽率较 RP5 分别提高了 84. 86%、121. 23%、 127. 27% 和 127. 27%。相关性分析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千粒重与发芽势、芽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RP1 休牧可提高垂穗披碱草种子面积、周长、长宽比和长度,且种子具有较好的萌发特性,有利于保护和恢复垂穗披碱草。
    20  沙粒粒径分布对高尔夫球在沙坑中球位的影响
    甄桐,胡延凯
    2024(3):209-216. DOI: 10.13817/j.cnki.cyycp.2024.03.025
    [摘要](40) [HTML](0) [PDF 1.42 M](2974)
    摘要:
    【目的】探索沙坑沙粒粒径特征对沙坑中高尔夫球位的影响。【方法】选取兰州市高尔夫球场常用的 3 种沙坑沙进行粒径分布分析,确定粒径大小、级配指数、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静止角和沙面硬度;采用模拟高尔夫球坠入沙坑的方法,以不同沙与粒径组分组合为处理,研究沙坑中球坑的大小和深度,推导不同沙粒组成对高尔夫球球位的影响以及可获得较为理想球位的沙坑沙应具备的粒径特征。【结果】选取的 3 种沙坑沙中,河沙质地较粗、粒径分布连续广泛且均匀、级配好、硬度大、稳定性强。 从 1 m 高度模拟坠球,河沙球坑内径和深度显著小于土沙和山沙(P<0. 05),不易产生“荷包蛋”球位。 另外,通过对中粗粒径(0. 25~20) mm 组分和不同单一粒径组分进行 1 m 高度模拟坠球发现,0. 25~2 mm 粒径的河沙不容易产生埋嵌的“荷包蛋”球位。【结论】质地较粗、粒径分布广且均匀、级配好、细小沙粒少且粒径最佳在 0. 25~2 mm 范围的沙能更好地形成较为理想的球位;粒径分布窄、级配差、中位粒径<0. 5 mm 的沙极容易形成“荷包蛋”球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